.

唐河脱贫攻坚亮点回眸直播南阳

栉风沐雨笃行脱贫路朝乾夕惕奋步奔小康——唐河县脱贫攻坚亮点回眸

新闻发布会现场

直播南阳讯9月24日,我市“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唐河专场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言人、唐河县委书记周天龙发布了全县倾力战贫、筑梦小康的唐河实践,唐河县扶贫办、民政局、住建局、产业集聚区负责人分别接受了媒体记者的提问。

唐河县是全省12个重点非贫困县和20个挂牌督战县之一,“十三五”以来,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唐河上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新举措,精准施策,全县个贫困村已于年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户人实现脱贫,剩余的余名贫困人口于今年全部脱贫,为决胜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在近五年来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唐河县实现了“四最”,即最强力投资、最全面兜底、最稳定增收、最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工作如火如荼、强势发展、成效显著。

城郊乡农民喜领“三变”改革分红

因公殉职的大河屯镇李湾村第一书记李伟(中)的扶贫生活

最强力投资提供坚强后盾

面对农村人口多、贫困人口绝对数量较大、贫困程度深等不利现状,县委、县政府多方挖潜,加大扶贫投入,筹措扶贫资金68.2亿元。

五年来县级财政投入扶贫资金8.9亿元,保障脱贫攻坚产业就业、七改四有、四集中等各种扶贫项目资金需求。

年以来先后启动实施三期PPP项目。第一期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筹资6.3亿元,对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两个脱贫攻坚任务较重乡镇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第二期城乡燃气利用及村级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筹资18.5亿元,对个重点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进行提升;第三期优质水进村入户PPP项目,计划筹资34.5亿元,对个行政村和23个集镇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通过这三期项目的实施,唐河县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改观,农村广大干群获得感、幸福感空前提升。最全面兜底巩固脱贫成果

唐河县大力开展“一保两防”,实现最全面兜底。“一保”即保脱贫,对剩余的未脱贫人口,逐户逐人细化帮扶措施,确保其能够如期脱贫。“两防”即防返贫、防致贫,坚持“四个不摘”全面巩固脱贫成果;防致贫,对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进行动态排查,把致贫风险降至最低。

实现贫困人口低保五保全覆盖。自年开始,唐河县在全市率先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五保范畴,今年又将未脱贫人口、脱贫监测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的低保金全部提升到每月元的A类标准。同时,让边缘易致贫人口同等享受扶贫政策中的医疗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政府购买基层服务岗等行业扶贫政策,确保全部贫困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保障,从源头上解决致贫和脱贫问题。

实现特困人群集中供养大提升。按照县有社会福利中心、乡镇有两个以上敬老院、村有幸福大院的标准,加大集中供养机构建设和管理力度。今年已累计投入2亿多元,对新建的乡镇敬老院和村级幸福大院每平方米分别补助元、元,改建的每平方米分别补助元、元;对集中供养机构按照每人每月元标准发放运营补贴,对失能和半失能人员每人每月分别发放护理费补助元、元,对入住的非特困供养人员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每年补助元。同时,唐河县给入住的特困供养对象每人每年发放“零花钱”元、邀请兜底对象到集中供养机构试吃试住,增加入住吸引力,实现了从不愿入住到主动入住,最大限度提高特困群众入住率。

目前,全县已建成敬老院、幸福大院、医养结合体等各类养老机构个,全县应集中供养人员人,已入住人,入住率98.6%。通过创新举措,实施“四集中”,唐河筑牢了脱贫攻坚最后一道防线,真正实现特困人群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上屯镇下屯村贫困户喜领脱贫光荣证

源潭镇新农辣椒合作社扶贫车间

最稳定增收突破发展瓶颈

唐河县强力抓好产业就业全覆盖,确保贫困人口最稳定增收,为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发展全覆盖。依托粮食、畜牧等优势产业,创新粮仓扶贫、众享农机、特色产业这三项扶贫增收措施,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就业扶贫全覆盖。唐河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实现应业尽业。劳务输出转移就业。通过驻外商会、劳务中介、县产业集聚区招聘会等多种措施开展有组织的就业,目前名有就业意向的贫困劳动力全部就业。公益岗位兜底就业。每年筹措5余万元,设置贫困劳动力公益岗个,政府购岗个,农业保险宣传员人。为有效应对今年的疫情,县财政追加万元,新开发个政府购买服务岗位,实现所有有就业能力的贫困群众应岗尽岗、人岗相适,贫困群众通过就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增收。

唐河县大艾扶贫基地

城郊乡王庄村好人馆

最有效衔接健全长效机制

唐河县将脱贫攻坚与当前正在开展的“三变”改革和乡村振兴等有效衔接起来,使三者优势互补、同步发展。

有效衔接农村“三变”改革。对贫困人口实施最全面的优先优惠措施,让他们的土地、房产等资源利益最大化,并以高于当地30%的土地流转金标准流转土地。

有效衔接“七改四有”。县财政累计投入万元,对全县户贫困户实施“七改四有”,对贫困户改厨、改卫、改门窗、改照明、改院子、改墙地面、改线路,确保每家每户都有整洁庭院、有简单家具、有日常生活用品、有干净被褥,彻底解决了贫困户户容户貌差的问题。

有效衔接安全饮水。全县个贫困村全部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正在逐步向非贫困村覆盖,目前已建成非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个。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秉承“聚焦脱贫攻坚、惠及百万群众”的理念,以“三通三治三化”(通硬化路、优质水、天然气,治垃圾、污水、脏乱,提绿化、亮化、美化)为目标,实施三期村级基础设施提升PPP项目,前两期PPP项目已经硬化村级道路.42公里,铺设污水管网.37公里,初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全覆盖,让全县群众共享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驰而不息。在下一步的脱贫攻坚和今后的巩固脱贫成果工作中,唐河县将继续举全县之力,汇全民之智,继续保持“四最”的工作态度,确保全部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确保小康社会顺利建成。

马振抚镇前庄村光伏扶贫基地

关键词志智双扶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唐河县始终坚持把志智双扶贯穿于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围绕“立民志、润民心、富民智、塑民风”,多形式激发贫困群众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转变的内生动力,从而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取得显著成效。

“同心超市”立民志。全面建设“同心超市”,实现对全县个贫困村、脱贫村和贫困户20户以上重点村的全覆盖。围绕立志脱贫、环境卫生、孝老友邻、热心公益、移风易俗、遵纪守法等六个方面,各村定期开展评比活动,依据综合评定结果发放相应积分,实现了“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的目的。

以文化人润民心。推出全省首部大型扶贫现代曲剧《春风化雨》,在省市县巡演多场,引发广大干群强烈共鸣。编辑出版《唐河千帆过——王万才脱贫日记选》,被评为“中原传媒好书”。投入万元,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组织17个专业文艺团体,开展“颂党恩、跟党走”快乐星期天文化惠民巡演活动,累计演出余场,观众达50万人次。

建强阵地富民智。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农民学校,定期开展政策宣讲和实用技术培训,做到有固定教室、有管理人员、有教学设备、有工作台账、有培训档案;由县人社局牵头负责,整合各行业部门培训资源,根据贫困群众培训意愿,组织各级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多期(次),使95%以上有就业能力的贫困群众掌握了一两门实用技术;大力培育致富带头人,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产业引领、精准培养”的原则,培养了以阚清群、李书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成功创业、帮贫带贫的领头人。

正负激励塑民风。设置“学树行做”光荣榜、善行义举榜、志智双扶红黑榜个,以充分发挥正负激励作用;制定《唐河县文明行为十规范》,印制10万份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开展“十佳脱贫明星”评选活动,评选表彰一批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先进人物;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在全县开展依法治理不赡养老人专项行动,依法进行训诫和惩处无故不履行赡养义务者16人次,引发社会强烈共鸣。

关键词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唐河县独创的扶贫粮仓从年开始已经连续三年为贫困户分红,成为唐河县在产业扶贫方面的特色和亮点。

近年来,唐河县持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发挥产业的“造血”功能,通过培育主导产业和发展村集体产业项目,引导带动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发展。

鑫穗农业种植合作社扶贫。依托鑫穗农业种植合作社,建成69座库容60万吨的扶贫粮仓,利用粮食储存收益,以产业奖补、就业奖补、关爱资金等形式,对贫困户实行差异化分配,贫困户年收益元~3元,贫困村年收益3万元,连续10年。同时,合作社为贫困户开展农资购置、技术培训、粮食收购、组织务工等服务。

众享农机合作社扶贫。整合贫困户小额贷款入股县众享农机合作社,建成农机扶贫产业园标准化厂房,租赁收入每年拨付到村,以产业奖补、就业奖补、关爱资金等形式,对贫困户实行差异化分配,贫困户年收益元~元。

特色产业扶贫。通过规模化畜牧养殖集体产业项目,覆盖全县户无产业发展能力贫困户,人均年增收元~元,重点非贫困村村集体年增收1万元以上,至少连续5年。通过“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由村集体、合作社和个人按照1∶4∶5的比例进行效益分成,连续分红5~10年,受益贫困群众人,受益行政村余个,全县贫困户持续稳定产业增收项目户均三项以上,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项目一项以上。

关键词兜底保障

唐河县为保证特殊贫困群众按期高质量脱贫,强力实施了“四集中”兜底保障,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集中供养机构,工作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据统计,该县老弱病残、鳏寡孤独人员占比较高,特别是剩余的0多名未脱贫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率达90.9%,失能半失能人员占53.1%。同时,全县还有档外五保人、脱贫监测人口和边缘人口人,都存在返贫风险。

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县在年初研究制定政策,对全县五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失能半失能人员兜底保障,入住敬老院、幸福大院集中供养,出台了运营补贴、失能人员护工工资补贴标准,在此基础上,年又制定了特困人员入住“零花钱”和贫困户生活补贴标准等措施。这后来被总结提升为“四集中”兜底保障政策。全市“四集中”兜底保障工作启动后,唐河县主动作为,快字当头,“快速研究、快速决策、快速投入、快速建设、快速入住”,不断调整完善布局,加大财政投入,举全县之力,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全力打造了全方位、全覆盖的兜底保障服务体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全县已建成敬老院、幸福大院、医养结合体等各类养老机构个,全县应集中供养人员人,已入住人,入住率98.6%。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县有社会福利中心、乡镇有两所以上敬老院、村有幸福大院”的全覆盖目标。

关键词整村推进

唐河县在实施“整村推进”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改进提升了乡村的整体面貌。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县秉承“聚焦脱贫攻坚、惠及百万群众”的理念,按照“贫困村、贫困户20户以上的重点非贫困村、全县其他行政村”的先后顺序,持续实施以“三通三治三化”(通路、通水、通气,治垃圾、治污水,治脏乱,提升绿化、提升亮化、提升美化)为主要内容的村级基础设施提升PPP项目,年融资6.3亿元,改造提升个贫困村;今年已融资18.5亿元,改造提升个重点非贫困村;计划再融资34.5亿元,对剩余个行政村和23个集镇进行改造提升,村均投入万元以上,实现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全覆盖,让全县所有群众共享脱贫攻坚成果。

去年以来,该县在全省率先开展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创建,大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有力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农村现代化,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社会救助

近年来,唐河县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落实了社会救助政策,较好地完成了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为了解决贫困户看病难问题,该县创新实施贫困户看病就医“六次报销”。自年2月,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贫困户医疗保障六次报销和“一站式”结算工作,确保贫困户自费不超过总治疗金额的5%,贫困户医疗保障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据统计,年上半年,唐河县民政部门共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56亿元,其中:全县共有城市低对象户、人,发放资金万元;农村低保对象户、人,发放资金万元;特困供养人员(农村五保)人,发放供养资金万元;特困人员生活照料护理费万元,特困人员丧葬费万元;实施临时救助人次,发放救助资金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4万元(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人、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人、万元);全县现有孤儿名,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名,发放生活救助资金万元;发放名艾滋病患者生活补贴8万元;发放高龄津贴人、万元。

唐河县基本实现了社会救助全覆盖,并逐年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凡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所有社会救助资金顶格使用,农村低保全部划为A类(每人每月元),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孤儿救助、政福保等均按最高标准予以发放,切实解决了贫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关键词“六稳”“六保”

唐河县克服疫情影响,落实“六稳”“六保”,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就业。

劳务输出转移就业。依托唐河县驻外商会和劳务中介,持续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对长期稳定在外务工的贫困劳动力给予适当补助,鼓励转移就业。通过“三有一可”机制,先后实现名有就业意向的贫困劳动力全部转移就业。

挖掘县域就业潜力。组织县产业集聚区和县域内企事业单位举办招聘会等活动,支持鼓励各类企业在劳动力相对富足地方设立分厂或加工点,实现“送岗到村”;对全县15个扶贫车间规范整治,对效益较差的车间“腾笼换鸟”。

多措并举扶持创业。鼓励贫困家庭劳动力自主创业,对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贫困家庭给予重点扶持,特别对在“种养加”等特色项目发展上有经验、有技术的贫困家庭,进一步倾斜政策鼓励;加大对各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创业带贫的扶持力度,对有贷款意愿、符合扶贫小额信贷条件并用于发展产业的易致贫户,采取以政府贴息的方式加大扶贫小额信贷的投放力度,鼓励边缘易致贫户发展产业。

公益岗位兜底就业。对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和半弱劳动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政府购岗和农业保险宣传员等实现兜底就业。对有新致贫风险的群众和有返贫风险的脱贫户,县政府将其纳入政府购岗范畴,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同等享受待遇,履行相关义务,促进稳定就业。

关键词防返贫

在今后脱贫攻坚工作中,唐河县将围绕保脱贫、防返贫、奔小康三大任务,采取新的举措。

建立健全脱贫缓冲期和贫困监测预警机制。缓冲期内,各级扶贫政策基本连续,“两不愁三保障”和产业就业等扶持政策保持稳定,确保实现“扶上马、送一程”。加大预警监测力度,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进行实时监测,实现焦点前移和处置手段前移。

结合“三变”改革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通过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推进“三变”改革相结合,把劳动力从规模小、见效慢的传统种植业中解放出来,通过土地规模化流转、培育符合当地特色的优势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全面小康备足后劲。

“一村一品”创特色。立足资源条件,培育壮大唐栀子、唐半夏、唐河绿米、唐河红薯、唐河西瓜等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产业,不断拉长唐河桐蛋、唐河蜂蜜、唐河艾叶、唐河凉粉等原产地证明商标的产业链条,提升农副产业品牌价值。

“党建+”模式强堡垒。围绕传统优势产业,以“全域党建”为抓手,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为桥梁,以支部为核心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引导村民由传统农作物种植模式向高效农业转变。

“三变”改革激活力。加快“三变”改革推进步伐,全面引导各乡镇、各村由试点向全面推进,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发挥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通过股权收益实现村集体和村民稳定增收,达到集体强、群众富的目标。

统筹:沈俊年

执行:程传洲丰兴汉

撰稿\摄影:左力董希峰

编辑:冯长顺

审核:周若愚

终审:柏伴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