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友兰先生与家乡

白癜风治疗有效的药物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807/4442971.html

  刘振山

  

  冯友兰先生年12月4日出生于唐河祁仪,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哲学史家、哲学家、教育家。

  

  冯友兰先生寿高九五,在他逝世的前半年,也就是年5月,他自拟了一副95岁的预寿联,联曰:“‘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三史”是指《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三部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著作;六书是指《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六部哲学著作,“三史”“六书”概括了他一生的学术活动,也代表了他一生的学术贡献。

  

  “六书”构成了他的哲学思想的完整体系,他也把自己的哲学体系称作“新理学”。这六部书的写作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大部分领土的时代,当时的政府机构和文化单位都迁到了西南地区,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中。中国历史上曾有晋、宋、明三次南渡,南渡的人都没有活着回来光复故土,而冯友兰先生在撰写这六部书的时候,确信抗日战争一定会胜利,中华民族一定会战胜困难、复兴起来。他把当时中国的情形称作“贞下起元”,把这六部书叫作“贞元之际所著书”、又称“贞元六书”。“贞元”一说来自《周易》乾卦卦辞“元亨利贞”,后来的人把这四个字解释为一种周期发展的循环:元代表发生、亨代表成长、利代表成熟、贞代表消亡。贞下起元,就是冬尽春来,表示最大的困难正在渡过,新的发展即将到来,所以“贞元六书”的提法充分显示出冯友兰先生以哲学创作的方式参加民族复兴大业的努力,表明爱国主义的民族立场是其哲学工作的根本动力。

  

  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中期,冯友兰先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上,至20世纪90年代初,他先后著书立说,出版了《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三部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著作,分别代表了他在20世纪30年代、40年代、80年代时对中国哲学的理解。

  

  冯友兰先生年11月26医院去世,《人民日报》刊载报道,称“冯友兰是近代以来中国能够建立自己体系的少数几个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在现代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

  

  

  

  冯友兰先生的学术成就和崇高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烈的爱国情怀。年,冯友兰先生在美国讲学时,眼看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南京政权摇摇欲坠。有些朋友劝他在美国长期住下去。他却坚定地说:“解放军越是胜利,我越要赶回去,怕的是全中国解放了,中美交通断绝。”他辞谢了当时一些地方的邀请和优惠待遇,毅然决然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年12月,民国政府来人表示南京方面将派飞机来接清华教授南迁,前去者可与他同行,先生的态度是“我是中国人,不管哪一党执政,只要能把中国搞好,我都拥护……是坚决不走的。”以上两件事足以说明先生爱国的坚定信念和不变情怀。

  

  2.刻苦地求学精神。先生的求学道路曲折不平。6岁入家塾读书,之后随母亲到武昌,后因其父台异公任湖北崇阳县知县,就随母亲至崇阳读书。年11月因其父去世,随母亲吴清芝又回到唐河祁仪老家继续读书。年考取开封中州公学中学班,后因学校停课转学武昌中华学校。是年冬至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于民国元年春天到开封中州公学上学。同年转到武昌中华学校(后更名为中华大学),民国元年冬天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年在上海考入北京大学,原报考法科,入学后转入文科哲学门,开始学中国哲学。年6月底毕业回河南开封。年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当研究生,开始学习西方哲学。年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从年始入家塾到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的漫长的求学路,饱含了先生艰辛的劳动和汗水。

  

  3.非凡的哲学成就。先生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和文章,“三史”是其哲学史著作,“三史”之间的跨度50年,但其间始终贯穿着他一贯强烈的文化理念,这就是“旧邦新命”的观念。“旧邦新命”就是“中华民族的现代复兴”,而这一主题是和中华民族在整个20世纪从挫折中奋起的历史,是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最悠久的文化从失落走向振兴的历史,是和中国作为民族国家从前现代走向现代化的奋斗历程紧紧相联系的。“六书”是哲学著作,在“六书”中,《新理学》是专门分析共相和殊相(即一般和特殊)的纯哲学论著。《新事论》是以共相和殊相的哲学分析为基础来解决中西文化问题,主张中国学习西方是要学习其共相,共相即现代化。《新世训》论述了现代社会人的生活行为的基本规律,谋求从古代的圣人道德向现代的以个人为基础的道德生活的转变。《新原人》是关于人的境界论的体系性著作,论述人的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指出现代社会的人在不违背道德的生活方式之上,追求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意义。《新原道》论述了先生所认识的中国哲学的优良传统和主流,作为这个优良的传统和主流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即哲学的思考从不脱离人的社会生活。《新知言》是论述中国哲学的方法及其现代意义。“三史”“六书”凝结了冯友兰先生一生的学术思想,成果之丰硕,成就之巨大,影响之深远是前所未有的。

  

  4.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从50年代初至先生去世的前30年时间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冯友兰先生受到了诸多不公正的待遇和误解,甚至受尽了人所难堪的屈辱和折磨,包括家被抄,工资被扣发(每人每月只给12元的生活费),寒夜衣单只能披一破麻袋取暖,前列腺手医院,以致在挨斗时双手捧着尿瓶、膀胱还插着一根尿管等。精神和肉体无休止的双重折磨,让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难以忍受。幸运的是上天赐给了他长寿和超强的意志,以及老而弥清的头脑。使他在85岁高龄且体弱多病的年重新开始学术生命中的第二个春天,重写《中国哲学史》,并在逝世的前四个月完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这部巨著和《三松堂自序》。实现了他要把中国哲学中有永久价值的东西阐发出来,作为民族文化新发展的营养,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新命”贡献自己力量的人生夙愿。

  

  5.一脉相承的“贵和”思想。冯友兰先生认为,一个社会的正常状态是“和”,宇宙的正常状态也是“和”,孔子“贵和”,《中庸》“贵和”,《周易》也“贵和”。“和”的意思是不同事物之间的协和。国家需要和谐,世界也需要和谐。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国与国之间也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仇必和而解”是客观的辩证法,而不是“仇必仇到底”。从两千多年前儒家提出的“礼之用,和为贵”,到冯友兰先生对张载“仇必和而解”的现代诠释,再到当今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说是一脉相承的充满正能量的思想体系。

  

  6.泽被后世的“人生境界”论。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的境界可以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是人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自觉的境界,不管这个行为是生产性的、艺术性的、道德性的;功利境界是自觉求利的境界,这个利是为己的私利;道德境界是自觉行义的境界,义是指社会道德的公义;天地境界是指人自觉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的境界。自然境界最低,天地境界最高,在天地境界中的人谓之“圣人”。先生的“人生境界论”对人类社会具有永久价值,与北宋大哲学家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一样,对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都具有永久的价值和功用,且具有彪炳千古的重要意义。

  

  7.功勋卓著的教育家。冯友兰先生哲学家的身份世人皆知,其实,他还是位优秀的教育家。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河南中州大学教授、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秘书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主任并担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代主席、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六十多年来都在从事教育工作。年夏天,他在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强调:“一个大学应该是独立的,不受任何干涉。现在世界的学问越进步,分工越精细,对任何一种学问,只有研究那一种学问的人有发言权,别人实在说来不能对专门知识发言,因为他没有资格。”“大学除了给人以一专门知识外,还能养成一个清醒的脑子,热烈的心,这样他对社会才能了解、判断,对已往及现在所有有价值的东西才可以欣赏。有了清醒的脑子,热烈的心以后,他对于人生社会的看法,那是他自己的事,他不能只接受已有的结论。”正是基于这一教育思想和优良传统,他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哲学人才,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冯友兰先生是南阳市唐河县祁仪乡人,从小在家读书上学,对家乡有着深厚感情,走出去后与家乡人民时有交往。只要家乡人求见,他都安排时间接待,并询问家乡情况。

  

  年祁仪乡负责人到北京家里请他捐资助学,他当即从稿费中拿出一万元支持家乡建校。南阳武侯祠的同志请他为南阳诸葛庐题字,他挥毫泼墨,书写了“正气或为出师表,豪情聊寄梁甫吟”一联。年7月22日,南阳市建委的同志请先生为南阳解放四十周年题词,先生欣然同意。

  

  冯友兰先生对家乡的关心支持还有几件事:

  

  一是年12月29日,他复祁仪乡政府函中表示“我在北京大学工作,居住条件已有适当安排,不需用老家旧宅,该屋乡镇机关已使用多年,现在可继续使用,不必变动。”

  

  二是年5月向唐河县图书馆捐赠《二十四史》册。

  

  三是年8月将老家祖上留下的郝庄房产折款的元捐献给了县图书馆。

  

  四是在他去世后的年7月,先生的女儿宗璞按先生遗愿,把他的一批遗物交给南阳卧龙区档案馆收藏(现卧龙区档案馆设立有冯友兰陈列室)。年9月,先生的女儿宗璞又将另一批遗物捐赠给了唐河县冯友兰纪念馆收藏。

  

  为了表达对冯友兰先生及家人的感谢,更为了传承弘扬先生的哲学思想,家乡南阳年5月成立了冯友兰研究会,南阳师范学院年8月成立了冯友兰研究所,南阳理工学院年9月成立了南阳理工学院冯友兰研究会(接替原南阳冯友兰研究会的工作),担负起了南阳学习宣传研究传承弘扬冯友兰学术思想的任务,成员由有关单位的教授、专家、老师、学者、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冯学爱好者,一共余人组成。我任会长,有关同志任副会长,并从北大、清华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有关领导及南阳著名作家二月河、周同宾等名人中聘请了一批顾问。

  

  

  

  研究会成立以来,办了一大批实事,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是除每年召开学术研讨会暨冯友兰先生诞辰纪念活动外,年8月,在南阳师院举办了全国第六次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年9月在南阳理工学院举办了全国第七次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年11月在唐河举办了全国第九次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年9月,冯先生的女儿宗璞和全国冯友兰研究会副会长陈战国、秘书长胡军和当代著名专家学者蒙培元、钱耕森、田文军、羊涤生、李真、乔清举、高秀昌、聂振弢等50多位专家学者莅临南阳参加会议。年11月28日—30日,全国第十二次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暨纪念冯友兰诞辰周年座谈会在唐河举办,会议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冯友兰专业委员会主办,唐河县委、县政府和南阳冯友兰研究会承办。北京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陈战国,中国冯友兰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秘书长乔清举,中国冯友兰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景林,省冯学会副会长许书欣出席研讨会,研讨会由南阳冯友兰研究会首席顾问刘振山主持。来自中央党校、北京师大、河南师大、新乡学院、信阳师院、南阳师院、南阳理工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向大会提交了高质量的学术报告;南阳冯学会也组织葛晨光、赵卫东、李新士、谢胜旺、李荣泰、高文军、李仁瑞、李文鹏等撰写了一批论文。

  

  二是积极参加了中国哲学史学会冯友兰专业委员会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全国第五次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年10月在原西南联大旧址——云南师范大学举办的全国第八次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并在主席台就座和发言;年11月参加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全国第十次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同时,还多次参加河南省冯友兰研究会在郑州、洛阳、安阳、唐河、南阳城区及南阳莲花温泉举办的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及培训会。我作为冯友兰先生家乡南阳的代表,除了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的会上向出席会议的主要领导及承办方领导分别赠送了南阳烙画等礼品外,还分别在会上介绍了南阳和南阳冯友兰研究会的工作情况。

  

  三是积极参与了唐河县冯友兰研究会成立时的指导工作,并与宗璞等一起担任研究会顾问;同时,积极参加了冯友兰纪念馆建设的论证、奠基与竣工典礼和电影《青年冯友兰》、纪录片《世纪哲人冯友兰》的资金筹措及摄制过程的协调服务工作等。

  

  四是从市财政拨付的经费中,协调有关方面购买冯友兰《三松堂全集》14卷本共60余套及冯友兰著作的单行本余册,分别赠送给一些领导、专家、学者和爱好者及研究会部分成员。

  

  五是成立南阳冯友兰研究会讲师团和书画院,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的“五进”宣讲和书画活动余场次。

  

  六是邀请新闻媒体对冯友兰先生的学术成就、哲学思想及冯友兰研究会开展活动的情况,研究的主题内容和取得的成效,分别进行及时有效地宣传报道。

  

  七是积极筹措出版冯学普及读物。近年来,特别是自年以来,南阳冯友兰研究会多次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就《品读冯友兰》书稿展开讨论。为创作出版精品书籍,研究会已组织专家学者多次针对书稿进行研讨,就书稿的体例、站位、语言等方面畅谈建言、各抒己见。

  

  《品读冯友兰》一书顺利定稿,离不开冯宗璞、陈来、陈战国、乔清举、李景林等在京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也凝聚着南阳冯学会成员的大量心血。高文军、谢胜旺、赵卫东等为书稿的编写殚精竭虑,聂振弢、丁全、张金虎、石峰、贾安有、赵文阁、陈华山、李琰、吕琦、陈明道、李荣泰、葛晨光、于元明、冯振岐、张何伟、白献友、柳晓、周若愚等先后就书稿的内容和体例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张富治、卢志文、赵鹏、王景文、侯磊、李明建、王光玲、周天龙、贺迎、乔国涛、赵阳、沈俊年、乔建森、杜景磊、程传洲等领导同志,也对该书的出版表示关心和支持。纸短情长,字难尽意,在此一并致谢。

  

  

  

  在2.66万平方公里的南阳大地上,目前已经开始呈现出一个“学风更加浓厚,思想更加清晰,成效更加显现,队伍更加壮大,领导更加重视,势头更加向好”的新气象。

  

  “学风更加浓厚”是指读冯友兰先生《三松堂全集》,欲购《三松堂全集》,积极参加聆听有关冯友兰先生学术报告会和有关活动的人多了,风气浓了。

  

  “思想更加清晰”是指南阳人包括唐河人在内,过去对冯友兰先生的了解是很不够的。譬如:年9月,我陪先生的女儿冯宗璞回唐河参观文笔峰时问围观的群众“冯友兰是干啥的?你们知道吗?”回答是“冯友兰可能是个女的,肯定是个大官”。年10月,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暨冯友兰诞辰周年纪念活动在南阳一所大宾馆举行,协助办会的宾馆工作人员竟然把会标上的冯友兰写成了“冯支兰”。两个纰漏说明当时大家对这位著名哲学大师确实存在有孤陋寡闻的情况。如果在今天,无论如何都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思想更加清晰”,还包括大家对“哲学是对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这一哲学定义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和明确。

  

  “成效更加显现”是指南阳的领导和冯学专家学者们不仅做了几百场报告,写了一批文章,建设了冯友兰纪念馆,拍摄了电影《青年冯友兰》,制作了纪录片《世纪哲人冯友兰》,还编写出版了《冯友兰传》《冯门旺族》《冯友兰家族文化丛书》。更主要的是冯友兰先生的学术思想在社会上,特别是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发奋读书,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队伍更加壮大”是指冯友兰研究会组成人员从成立之初的8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多人,而又主要来自南阳几所高校的老师和部分学生;来自冯先生老家唐河县和卧龙、宛城、桐柏、社旗的同志们及市直单位的同志们积极热情参与,他们虽然人数不算很多,但是对于学习传承弘扬包括冯友兰先生学术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很重要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领导更加重视”是指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支持冯学研究及推广并参加相关活动。

  

  “势头更加向好”是指冯友兰先生哲学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一定会顺应大势,薪火相传,蓬勃发展,大放光芒!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推移,追慕先生懿德,传承先生思想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锐不可当。我们以庆祝建党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2周年为契机,结合纪念冯友兰诞辰周年,以“接着讲”的态度和方式,进一步动员和组织重视与热爱冯友兰先生哲学思想研究的有识之士、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各界积极分子,掀起一个读先生原著,研究、传承、弘扬先生思想的高潮。让冯友兰先生文化中有用的东西,核心要义的部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在创造中转化,在创新中发展的预期目标;大家一起努力,不断把冯学研究事业引向深入,把冯友兰先生这张南阳名片打造得更加靓丽,让南阳人在学习传承弘扬冯友兰先生学术思想中启迪心智,提升素养,助力社会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个人梦、家乡梦、中国梦的实现,彰显哲学的影响和魅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