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丁甘泉韩朝阳
河南省卢氏县沙河乡果角村村民任当锋在喂羊(年3月27日摄)。年,任当锋返乡创业,用贷来的5万元无担保无抵押小额贷款,购买了38只羊,从打工仔变成了一个羊倌李嘉南摄/本刊 ◇年以来,河南以平均每年减贫万人的速度迅速实现“突围”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河南尽锐出战,全省共有50多万帮扶干部长年奋战在脱贫一线 ◇人民群众的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是这场战役必胜的信心所在 万——河南贫困人口总量居全国第三位。 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和黄河滩区,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横跨我国东、中、西部……脱贫攻坚的“中原战场”,关系全局、影响深远。 年以来,河南省以平均每年减贫万人的速度迅速实现中原突围。在这场反贫困伟大斗争中,饱经沧桑的中原正挣脱困扰千年的贫困泥淖,成为一片大有可为、充满希望的土地。 扶贫大考的历史担当 “你们县对产业全面谋划不足,推动力度不够。” “你们两个地方,扶贫工作有松劲儿现象。”…… 年末,河南省委会议室内,一场扶贫大考正在进行。考官是河南省委领导和来自高校、媒体的专家,考生是作为一线指挥官的8名市、县书记。书记们就脱贫攻坚责任履行进行述职,考官现场点评直击痛点,让责任落实存在差距的一线指挥官如芒在背。 “扶贫大考,既传导压力责任,让出现偏差的脱贫攻坚一线指战员们警醒作为,也是吹响决战的冲锋号角。”唐河县委书记周天龙说。 中原战场在全国脱贫攻坚的作战图中举足轻重。“贫困基数大,且难啃的骨头硬、攻坚的任务重。”河南省扶贫办主任史秉锐说。 新一轮建档立卡之初,河南有53个贫困县,个贫困村,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总量居全国第三位,接近老挝人口总数。 北太行、西伏牛、南大别、中滩区,河山控戴的河南有着大量需要易地扶贫搬迁的人口。“十三五”期间,河南计划搬迁26.03万贫困人口。 如果说搬迁扶贫是艰中之艰,那么健康扶贫则是难中之难。截至年,河南剩余.3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占比高达51.4%;年全省返贫户中,因病返贫占53.9%。作为农业人口大省,让农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对稳定脱贫至关重要。 统计显示,年以来,河南年均减贫万人,这意味着平均每分钟减贫2人。截至年,全省共实现.4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由年底的8.79%下降至年底的1.21%。 “到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既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对历史的伟大担当。河南省委党校教授蒋仁勇说,只有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才能够让这片土地彻底摆脱历史泥淖,圆梦全面小康。 在脱贫战场践行初心 “球鞋书记”王清华上任不满3年,就跑遍了卢氏县个村。 伏牛山区的深度贫困县卢氏县,有多个山头、多条河流涧溪,被称为“河南小西藏”。为方便下乡,三门峡市政协副主席、卢氏县委书记王清华办公室、车里都放着球鞋。 “每到一个村就至少解决一个问题。跑遍所有村,就能把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解决掉。”王清华说,“脱贫攻坚是场大战役,积小胜才能有大胜。” 卢氏县以“全县没有与脱贫无关的人,全县没有与脱贫无关的事”的劲头,将贫困发生率从年初的18.9%降到了年底的3.43%。 息县弯柳树村驻村第一书记宋瑞,至今清晰记得县委书记金平年5月底在全县脱贫攻坚“千人大会”上的发问。“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共产党员不能当逃兵。否则有何颜面回顾人生,又如何对得起共产党员称号?” 年夏,宋瑞第一次驻村任期结束,女儿即将生产。走还是留?在家人和乡亲之间,她选择了后者。七年时间,三次驻村。通过党建引领、振兴文化等一系列措施,宋瑞把一个曾孝悌不彰、打麻将喝酒打架成风的村子,变成村民温良知礼、村庄干净整洁、组织健全有力、产业兴旺发达的“中华孝心示范村”。 太行山区盘龙山村“独臂支书”王生有、被称为“闺女书记”的河南团省委派驻西华县孙庄村第一书记秦倩、携妻驻村四年的太康县前何村第一书记韩宇南……这是一份长长的共产党员名单,他们用实际行动,在中原大地最贫困的角落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 河南尽锐出战,共选派驻村工作队2.05万个、驻村干部6.44万人、驻村第一书记2.5万名。全省共有50多万帮扶干部长年奋战在脱贫一线。 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市新县,革命年代不足10万人,有5.5万人为革命献身。“山上英灵在看,山下百姓在盼。”新县县委书记吕旅说,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共产党人的初心更是使命。 美好生活靠奋斗 两臂处空空荡荡,脚底下步履生风,单薄的身躯里,似乎有用不尽的气力。荥阳市新沟村46岁的贫困户、“无臂羊倌”曹建新,能用嘴写毛笔字、用脚下象棋,还养了上百只羊…… 脱贫后的曹建新,先后三次找到扶贫干部,执意要求退保。“党和政府照顾了我十几年,现在我能挣钱了,让低保帮助更困难的人。” 低保退了,退路绝了,曹建新却信心满满:“贫困户最重要的‘扶贫人’不是别人,就是咱自己。”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但追求美好生活靠的是奋斗。 革命老区新县曾因资源的束缚和历史的伤痕,一度贫困。穷则思变,新县人走出大山,外出务工足迹遍及新加坡、日本、韩国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新县每3个人中就有1人有护照,每10个适龄劳动力中就有一个在国外务工,30余年来,累计3.8万人次出国务工。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余名“打洋工”的农民又变身“创业客”,回乡建农场、办工厂、搞旅游,带动8万多人增收致富。 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别山地区河南省信阳市考察时指出,要发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致富,继续在致富路上奔跑,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 河南通过在贫困户中评选“最美奋斗者”,开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民夜校,推出戏曲影视文艺作品等,扶智又扶志,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用点淡饭薄酒,斜靠墙角村头,过看人来人往,闲听犬吠鸡鸣。”唐河县王庄村农民王万才是个“诗疯子”,也是名“酒晕子”。晕晕乎乎也是一天,贫贫困困又是一年,他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王万才并非天生“懒汉”。因孩子智力缺陷,他曾与命运抗争20年。后来累了、疲了,“懒”便成了他逃避现实的麻醉剂。在驻村干部、村支书的引导下,王万才重新涨了精神。他种西瓜、种红薯、种花生、磨豆腐……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 70多年前,解放战争的中原突围,靠的是当地群众“缸里匀米,锅里匀饭”节衣缩食支持,取得最终胜利。70多年后的今天,这场脱贫攻坚的“中原突围”,“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人民群众再次成为历史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