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蓼国辖境约当今河南省唐河县、桐柏县,湖北省枣阳市、随州市,都城在今河南省唐河县湖阳镇。飂氏传到36世伯高时,才去风加广成为廖。
编者按:河南既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众多大姓的发源地。在当今兴起的全球姓氏寻大湖中,各姓氏成立的世界性联谊组织,在国内史学界考定之后,纷纷回中原寻根谒祖,以此提升氏的凝聚力,此举对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均有积极的作用本刊开辟他山之石栏目,介绍其它姓氏的祖源地及联谊活动,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互相学习长补短,同时为我们谢氏联谊工作积累经验本期介绍的廖姓源流及联谊情况,除了使我们走进廖姓,了解其源流和活动情况外,更重买的是廖姓源于厚国,西周时与谢国是邻国,在研究谢氏发源地时个别“学者”忽略了古廖国的存在,把距廖国都城十余公里的今唐河县苍台乡“谢家庄”,误认为是谢姓祖源地。本文对古廖国今址的考证,更进一步说明了谢氏祖源地不在今唐河县苍台乡谢(王)家庄一带。
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及《风俗通》等资料所载,帝颛顼的后代叔安,夏朝时被封在麗国为侯,其子孙以国为氏。“麗”与“廖”音同,在书中亦作“蓼”、“麗”或“廖”。叔安传三十七世到春秋时,伯高改“麗”为“廖”,这便成为后来的廖姓。追溯廖姓渊源,其主要来源有两支:一支源于颛顼,一支源于帝喾。二者皆出自黄帝轩辕氏。而从现存世系看,叔安世系与远古世系相衔接,是廖姓最古老的世系,可说是廖姓上古世系的代表。现在的廖姓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此。廖姓还有其他来源,如皋陶,为帝颛顼后代,东夷族首领,偃姓,其子孙改姓为廖。召伯廖系周文王后裔,是春秋时周惠王的卿士,后人取其“廖”字为姓。还有出自周文的“缪”、“颜”二姓改姓“廖”。另有赐姓、借姓、合姓“廖”的。从而发展壮大了廖姓队伍。
廖姓起源于麗国,麗国国都故址就在今河南省唐河县南35公里的湖阳镇。湖阳是一个历史厚重的古镇。唐禹三代,湖阳为禹贡豫州疆域,西周时为廖国封地,春秋属楚,设湖阳邑;战国属韩秦置湖阳县,属南阳郡。湖阳境内的仰韶文化遗存,具有黄河流域文化与江汉平原屈家岭文化相融的特征。
唐河据《左传,桓公十一年》记载:“郧人军与蒲骚,将与随、绞、州、廖伐楚师”。鲁桓公十一年为周桓王十九年,即公元前年,楚国势力的兴起,对周边小国造成很大威胁。郧与随、绞、州、廖五个小国伐楚失败,楚国兴师问罪,次年伐绞,随后灭廖。战争的风云已过去了两千多年,物是人非,当年的都邑仅留下踪迹,在湖阳镇东二百米的廖阳河畔,留有古城墙的遗迹。廖国古城墙始建于春秋时期,城墙甚不起眼,灰黑的断壁残垣,隐于芳草萋萋中,默默昭示着廖姓祖先不凡的历史。湖阳东南一百米处的清凉寺,始建于唐代,寺前碑文曰:“湖阳,名之曰廖国”,清楚地告诉人们湖阳的过去。湖阳东北依廖山,廖山是历史的见证,是廖国的根基,她系着廖姓人根脉。五代后晋天福七年(年)曾在廖山顶建廖山神祠,俗称廖王庙。庙为四合院,石砌墙,石板坡面,整个建筑无木料。历代多有修缮。此庙即为纪念在大禹时代治水有功的廖王叔安而修建。元代至元年间,淮安李松曾撰写碑文曰“夫高爵重禄,声名震慑于天下者,或可以势力取之,至于没世不志祠而祀之者,惟其功德加于民也”。由此可见叔安在位时是深得民心的。
前人有《唐城怀古》诗:“唐子巍峨峙宛南,千峰白玉并参天。蓼花间出争佳丽,桐泌归唐万派涵。”其中蓼花便是麗国的象征,虽然麗国为楚国所灭,但人们始终没有忘记这段历史。
唐河蓼国灭亡后,族人四处播迁,先是东迁河南固始县,后因避乱,又纷纷迁于黄河流域;晋朝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之时,廖氏族人离开中原老家,落籍于长江以南;到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他们辗转入闽,在福建各地繁衍,并成为当地的一个庞大家族。以后,宋朝末年自北方长驱南下的蒙古人,又使他们再度转徙于广东,廖姓发展成为闽粤一带的盛族之一。从南明的永历年间,廖姓开始自闽粤入台。尽管如此,仍有为数不多的族人始终没离开故土。现唐河县境有廖姓族人五百多户,共计多人。廖山附近的廖庄,便居住着廖姓族人,他们以叔安为始祖,世代相传。
目前,廖姓在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五省的人数最多,分布也最密集;在海外的廖姓人则以东南亚最为集中,新加坡、马来西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都有为数众多的廖姓人生活、居住。其他如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乃至世界其它各地也有不少廖姓华侨。由于不断繁衍发展和迁徙的缘故,廖氏形成了许多郡望和堂号。
郡望:汝南,西汉置郡,治所在上蔡,东汉移治平舆,辖区大部分在今河南东南部汝水流域。钜鹿,秦置郡,治所钜鹿,到东汉时治所移至廪陶在今河北省的宁晋县西南。隋唐时期,廖子璋的后裔奇可有三子:长子延邦、次子延龄、三子延春他们分别担任武威、清河、太原太守,并且皆封郡公。故武威、清河、太原也是廖姓郡望。
古蓼国堂号:汝南堂,是廖姓人以其祖先发祥地汝南郡取名的堂号,是廖姓最古老的堂号武威堂,唐贞观年间,廖崇德任虔化(今江西宁都)县令,政绩显著,深得民心。崇德的父辈曾任武威太守,其后裔从唐代起几百年间声势显赫,均以“武威”为堂号,武威堂是流传最广的廖氏堂号;世彩堂,廖刚是宋朝一位极有胆识、极有谋略、威望很高的大臣,他的曾祖母活到93岁,曾祖父享年8岁,他们都看过自己的第五代孙子。廖家累世奉养白发老人,所以廖刚把自己的厅堂命名为“世彩堂”。后世许多廖姓宗族都喜欢“世彩堂”作为堂号。
古装廖姓人才辈出。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盛称姓“英髦选出,宗风远振,所居各得其所,传世无穷。且能以诗书为业,忠厚为家,自可博鹏程于万里,驰骥足于康庄”。诸如东汉时有“北郭先生”廖扶,精通天文、谶纬风角推考之术,随他学者多达数百,在学术界颇有盛名。三国时蜀国名将廖化廖立;宋代文学家廖正一、廖行之,名医廖刚;明朝开国功臣廖永安、廖永忠;清代文学家廖燕,经学家廖平;民国政治家廖仲恺,将领廖耀湘:;当代政治家廖承志,军事家廖荣标、廖汉生;女中豪杰廖静文,医学家廖万清,香港实业家、廖氏宗亲总会会长廖烈文,香港企业家廖玉莉,台湾农学家廖久,医学家廖兴隆法国华人社会学家与历史学家廖遇常等,无不知名于世。他们是廖姓家族为之荣耀的子孙。
千百年来,廖氏子孙秉承世训,孜孜以求,不管是旅居海外,还是在国内创业发展,他们始终牢记着祖籍发源地——唐河县湖阳镇。湖阳镇历史悠久。根据影坑出土文物考证,该处是屈家岭至龙山时期(距今约—年前)的一个村落遗址,为古湖阳遗址。湖阳起名于夏朝,因湖阳镇南一公里处,有徽子湖(现名七个堰),水北为阳,故名湖阳。叔安疏洪治水,分封蓼国,都置湖阳;春秋归楚,战国归韩。秦置二十四县,湖阳为其一;东汉刘秀称帝后,将其姊刘潢封邑于此,谓湖阳公主,素有“金湖阳”、“帝封之乡”之美誉。
年10月,香港廖氏宗亲会理事、长城旅行社董事长廖太全来湖阳访问,表达了廖氏宗亲寻根谒祖的美好愿望,并捐款兴建纪念蓼王叔安治水有功的“蓼阳河碑”。年5月22日,世界廖氏宗亲会寻根谒祖团一行30余人,回到湖阳镇寻根谒祖。全国政协港澳台侨联络委员会副主任、澳门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廖泽云和来自美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英国及祖国各地的廖姓后裔,在蓼山之巅祭拜了蓼王叔安,并举行了“蓼阳河碑”揭幕仪式。
年4月13日,广东省连平县廖氏联谊会受世界廖氏宗亲总会会长泽云宗长的委托,组成以振南宗亲为团长的寻根谒祖代表团,一行28人赴河南唐河湖阳,参加了由唐河县湖阳镇与世界廖氏总会联办的“湖阳镇农民艺术节”暨“蓼王庙会”开幕式,廖氏宗亲代表拜祭了始祖叔安公,并为复建廖王庙举行奠基礼世界廖氏宗亲同缅廖氏宗祖治水理国的昭人功业,再织回报桑梓锦乡图卷。宗亲总会拟资在事山脚下修道路,盖剧院,建宾馆,开发旅游事业。本文选自年8月出刊的《南阳姓氏文化研究》,魏宝栋文。
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