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唐河大美茨园村的历史演变

唐河县上屯镇茨园村位于唐河县城西南20公里,在上屯镇政府西北12公里处,村部位于牛庄自然村,管辖幸福刘、王庄、大栗庄、牛庄、茨园、刘庄、曾庄、孔庄、小栗庄、杨桥10个自然村,现有16个村民小组。东部与赵基屯村搭界,南与马屯村接壤,西与茨园村相接,北与刘元村为邻。全村户,总人口人。

茨园村的历史沿革:明朝清朝时期,属于南阳府唐县长秋保;民国3年1月,属汝宁府(驻信阳)沘源县;民国12年(年),属唐河县第四区(区公所驻桐寨铺);民国30年,属桐寨铺区长秋联保;民国34年(年),属唐河县长秋镇;年8月解放,属唐西县第二区(驻长秋)张岗乡;年9月,属唐河县第九区(驻叟刘,年9月迁郭滩)张岗乡;年2月,属唐河县长秋中心乡;年10月,属上屯人民公社张岗大队;年5月,属上屯区胡集公社张岗大队;年8月,撤区并社,属上屯人民公社张岗大队;年,从张岗大队分出,建茨园大队;年12月,实行农村体制改革,改为茨园村民委员会,属上屯乡;年,属上屯镇。

大栗庄自然村。位于县城西南17公里。东南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清朝初年,栗姓开始在这里居住建村,得村名栗庄。村南又建小栗庄后,此村改称大栗庄。2个村民小组,55户,人,耕地亩。村址平坦,方形聚落,面积6万平方米。房舍沿绵羊河东侧分布。村委会在村北侧。村东公路,南达郭滩,北通县城。

小栗庄自然村。位于县城西南18公里。东南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清朝中期,栗姓从本村大栗庄迁往此地居住。因为村小人少而得名。2个村民小组,74户,人,耕地亩。村西接近绵羊河。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5万平方米。村中有东西道路。村东侧公路,南达郭滩,北通县城。

茨园自然村。位于县城西南17公里。东南距乡政府驻地7.5公里。清初曾姓建村始居,村周围种植有寨茨,得村名曾茨园.简称茨园。1个村民小组,27户,人,耕地亩。村址地处黄士岗西坡,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2·5万平方米。村西有一所小学校。

王庄自然村。位于县城西南17公里。东南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清朝末年,王姓建村始居,故名王庄。3个村小组。78户,人,耕地亩,灌区效益亩。村址东倚黄土岗,聚落近方形,面积8万平方米。居住较松散。村里有坑塘2个,村民种植有莲菜。村北米处设有唐(河)至郭(滩)公路。

牛庄自然村。位于县城西南18公里。东南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清初牛姓建村始居,故名牛庄。1个村民小组,45户人,耕地亩。村址西侧绵羊河流经此地,方形聚落,面积3万平方米。村民多种植瓜果蔬菜投放市场。户均养羊5只。

幸福刘自然村。位于县城西南15公里。东南距乡政府驻地8.5公里。清初,刘姓建村始居,称刘庄。因地瘠民贫。当地人习称“可怜刘”,建国后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将村名改称幸福刘。1个村民小组,26户,人,耕地亩,灌区效益亩。村址地处黄土岗西坡,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2·5万平方米。房舍依岗势座东向西,村中坑塘1个,竹园4亩,竹器编织是村民传统工艺,村西侧是唐(河)至郭(滩)公路。

刘庄自然村。习称南刘庄。位于县城西南17公里·东南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清初,刘姓建村,故名刘庄。2个村民小组,40户,人,耕地亩。灌区效益亩。村址村址地处岗西坡,方形聚落,面积3万平方米。自然沟从村中东西流过。

孔庄自然村。位于县城西南16公里·东南距乡政府驻地8公里。清代,孔姓自今张店乡马店村迁往此地居住。故名。1个村民小组,28户,人,耕地亩。村址地处岗西城,方形聚落,面积近3万平方米。居住较松散。村中有南北道路。坑塘2个,种植莲菜。

曾庄自然村。位于县城西南17公里。东南距乡政府驻地7.5公里。清朝初年,曾姓建村始居,故名曾庄。2个村民小组,49户,人,耕地亩,灌区效益亩。村址处岗,聚落近方形,面积3.5万平方米,此村的中药草乌是唐河当地的名产。

杨桥自然村。位于县城西南18公里。东南距乡政府驻地8.5公里。绵羊河两岸。明朝初年杨姓建村,以姓和村东绵羊河石桥得村名。1个村民小组,39户,人,耕地亩。村址平坦,聚落呈南北长方形,面积3万平方米。村中坑塘2个。面积4亩。种植莲菜。村民习惯种瓜果、蔬菜出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