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永(前左二)在唐河县调研指导全域党建工作。
唐河县按照市委关于全域党建安排部署,创新方法思路,通过设置联合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有力促进了党建融合、资源整合、力量聚合,把党建优势转化成为加快乡村振兴实效。
唐河县委书记贺迎(前右二)调研全域党建工作。
一、坚持问题导向,实施“两制同建”,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唐河县积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树立全域思维,研究制定《唐河县关于推进全域党建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出台跨区域连片发展优惠政策,吸纳聘请域外的唐河智库、唐河籍在外专家党员、县直涉农部门党委(党组)、各乡镇(党委)、相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成立唐河县全域党建助力乡村振兴联合党委,下设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生态环境、专家人才服务、集体经济发展5个联合党总支,坚持建制性党组织和非建制性党组织联动发力,在需要多方合作协作的乡村振兴一线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有效弥补了建制性党建的“盲区”“空白点”,发挥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引领、组织保障和领导核心作用,为加快乡村振兴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唐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魏飞(右四)调研全域党建工作。
二、整合多元主体,创新“四种模式”,同绘乡村振兴新篇章推行“链条链接”模式,助力产业发展。依托产业链、项目链、服务链、惠民链等中心工作链,成立联合党组织,把党组织建在工作链上,以党建链串起工作链,实现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联动效应。目前,全县围绕链条链接共建立联合党组织8个,极大促进了产业发展和项目见效。比如,唐河西大岗盛产红薯,如何把昔日的小红薯做成大产业,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唐河县因势利导,借助“唐河红薯”获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的品牌优势,以滨河街道王庄村为核心,整合周边的9个村党组织,成立红薯产业园联合党委,下设种植、技术服务、信息及营销服务、劳务服务和综合协调等5个联合党支部,筹建红薯产业园科创中心,推动联合党组织“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种植基地”,形成了集红薯育苗、种植、储藏、“三粉”加工、线上线下交易于一体的红薯产业链,辐射周边4个乡镇规模种植红薯5万亩,带动辖区内户人脱贫致富,打造出年产值超亿元的红薯产业“航空母舰”。
推行“优势叠加”模式,引领“三变改革”。一方面,突出“强强联合”。把相邻区域内优势比较明显的村进行整合,强强联手建立联合党组织,共同推动“三变”改革,产生优势叠加效应。比如,桐寨铺镇发挥田园综合体优势,以新庄村为中心,融合周边条件较好的5个村,成立艾莲小镇联合党委,下设土地经营、劳务服务、大艾产业、莲藕产业、旅游服务5个联合党支部。大艾产业联合党支部引导南阳大艾公司流转土地亩,种植优质艾草,建成艾仓储基地、加工车间和艾产品体验馆。莲藕产业联合党支部引导福田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莲藕00亩,建成亩莲海观光园和近千平方米的荷叶茶车间。旅游服务联合党支部招引田园综合体项目方投资1.2亿元,兴建福星水寨,初步建成集艾草和莲藕种植、加工、销售、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艾莲小镇,着力打造宛唐一体化“桥头堡”。另一方面,突出“以强带弱”。以基础条件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村为“中心村”,吸纳周边相对较弱的村组建党建联合体,通过组织联结、“三变”共抓、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等形式,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合力共进的良好局面。
推行“跨域抱团”模式,服务重大专项。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三农”等重大工作专项,创新组织设置和党建嵌入引领方式,建立跨地域联合党组织,撬动多方资源,整合多方力量,助推重大专项顺利开展。比如,在石柱山AAAA级景区创建进程中,马振抚镇和祁仪镇都位于景区腹地,由县文广旅局牵头两个镇和景区内的12个行政村,成立石柱山景区联合党委,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开发,携手打造集山水游、观光游、红色游、民俗游等于一体的九龙湖——石柱山精品旅游线路,增加了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
推行“要素集聚”模式,促进供需对接。针对发展需求,细分发展要素,搭建供需平台,采取“银+地”“银+企”“村+企”“政+企”等形式,建立跨行业、跨领域联合党组织,推动银地、银企、村企、政企联建,实现土地、人力、资金、技术、市场等要素串联对接、资源共享。比如,在加强银地合作上,唐河县委与农发行南阳市分行党委携手,成立银地联合党委,下设综合协调、项目推进、政策法规个联合党支部,聚焦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合力推进项目的包装谋划、上报审批和组织实施。现已审批贷款7亿元,发放贷款1.5亿元,用于支持城郊、毕店等19个乡镇燃气利用工程和个行政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同时,总投资70亿元的唐河县职业教育中心、标准化厂房等5个PPP项目已经落地,正有序组织实施,搭起了银地联建助推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的新平台。
三、坚持常态长效,健全“四项机制”,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为确保联合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作用,唐河县坚持“四项机制”。一是党建联抓机制。针对联合党组织吸纳的党员涉及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体制内外的实际,采取弹性管理模式,对脱离原单位被抽调到乡村振兴一线的党员,就地参加“三会一课”;对仍兼顾原单位工作的党员,在本单位参加“三会一课”。每月20日党员活动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确保“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等党的基本组织生活制度落到实处。二是难题共解机制。各联合党委(党总支)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会议,通报工作进度,协商有关事项,加强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难题。同时,结合各自性质和职责分工,建立问题清单、资源清单和任务清单,引导党员主动认领任务、开展精准服务,推动工作落实。三是多元保障机制。以联合党委(党总支)辖区内的中心村为重点,采取上级拨、多方筹、党费补的办法,建立联合党组织活动阵地,达到“六有”标准(有组织架构、有固定场所、有常设人员、有议事制度、有职责分工、有工作经费),实现实体化运行。四是星级评定机制。重点围绕党员履行义务、服务群众、解决难题、发挥作用、参加组织生活等方面,对其表现情况进行细化量化,实行百分制积分管理,设置基础积分、加分和减分项目,每季度开展一次评比,根据积分排名分别授予五个不同星级,并公示上墙,得分情况作为年度评先评优、晋级提拔的重要依据,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乡村振兴一线建功立业。
统筹:魏飞
执行:李小胄李永中韩学广韩军兴毛展杨斌
(部分图片为资料照片)
编辑:冯长顺
审核:李萍
终审:柏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