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教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的生命,照亮别人;有人说教师如风中青松,任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有人说教师如落花,零落成泥依然精心护花。而有一群这样可爱的乡村教师,她们放弃城镇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选择扎根乡村,她们更像是路边不起眼的小花,虽渺小却芬芳整个春天。
正在给孩子们上课的聂大军老师聂大军是来自于唐河县东王集乡安庄学校的一名小学教师,年大家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立志成为一名卓越的乡村教师。来到这个偏远的小乡村后,学校生活条件差,教学任务重,有时甚至要身兼数职,但是她却乐此不疲地享受着这份忙碌,用挥洒的青春汗水诠释着扎根乡村教育沃土的决心。
立德树人,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作为一名年轻的乡村教师,聂大军时常拿“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她说教师应该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不负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个称号。“好多同事都放弃优越的条件来到这一方小天地,远离家乡、忍受着和家人分离的苦楚潜心教学;课堂上洪亮而有激情的讲课,课下忙碌的身影,我们时常会忙到感动自己……”聂大军充满青春气息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作为一名教师,是否爱孩子是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为了扩大孩子们的视野和知识面,安庄学校的老师们没少下功夫,她们把自己出游的经历、所见所闻绘声绘色地讲解给学生,并配以图画和录像,使孩子足不出户也能领略大自然的美好;课下他还会自创一些小游戏,使孩子们有更多的娱乐方式,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她们坚信“只要肯动脑,办法总比困难多”。
“别看我们老师们的年龄不大,但对孩子的爱可是一分也不少,课下能和孩子玩成一片,课堂上认真而又不乏严格,既能和孩子们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又能在他们有心事时予以疏导。孩子们对我们是既依赖又尊重,我们也从孩子们身上获得了教育的快乐。”聂大军一脸幸福地说着。
因材施教,做好孩子的知心人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但又与家庭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乡村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多,再加上农村家庭教育理念的滞后,孩子的心理问题也成了教育的一大难题。这些就需要老师们的细心观察和耐心开导。
聂大军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给学生辅导功课、谈心有些孩子家里兄弟姐妹多,有时在家里难免会受到“不公平”待遇,这些孩子性格就会孤僻、胆小一些;有些孩子由于受到家长的溺爱,在学校就会“无法无天”“唯我独尊”。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老师的教育方式也必须有所不同。
对于第一种学生老师就会在课堂上多鼓励,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课下多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和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对于第二种孩子,可以让他们适当地受一些挫折,让他们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之后再进行心理辅导,双管齐下,使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同时也及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认识到在孩子教育方面的问题,配合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学校的研讨会上,聂大军毫无保留地和老师们分享着自己的“成功”经验。
冲锋在前,做好孩子的守护神
作为教师,她们不仅是孩子的教育者和保护者,还是实践的先行者和探索者。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一时间人们的出行、生活都受到了限制,学生的开学也变得遥遥无期。在上级领导的号召和组织下,安庄学校所有老师立刻行动起来:学习钉钉软件的使用技巧,学习如何组建班级群,如何给学生授课、批改作业……
农村网络信号有时不太好,为了能及时给学生批改作业,在严冬的晚上跑到房顶上搜素信号已是家常便饭。为了让学生及时拿到课本,她们带上口罩、手套,把每位同学的书装到塑料袋子里面,挨家挨户进行分发。正是有了这一群可爱又可敬的“拼命三郎”才让学生们在疫情期间未曾落下一节课。
安庄学校校长朱延兵亲自为学生测量体温为了保障孩子们开学后能有一个健康、干净的学习、生活条件,老师们又行动起来,提前来到学校,清理校园中的杂草、垃圾;给校园和教室消毒,做开学时的演练,备好开学时要上的课……带孩子们欢天喜地地来到学校,她们却更加忙碌起来:一天三次给学生量体温,发现有体温异常的学生及时送到卫生院做进一步的检查;课堂上反复给学生讲解新冠肺炎的传染和预防;课间组织学生有序活动、不扎堆;督促孩子们戴好口罩、勤洗手……
教育好孩子除了要有爱心和责任心,扎实的基本功也是必须的。为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安庄学校每月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听评课活动、读书分享活动、优秀教学案例分享活动……年轻的教师也会主动向老教师请教教学和班级管理得好的经验,老教师也会汲取年轻教师的新的教学理念,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园丁,我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孩子们前进路上的引路人,不仅教书,更要育人。”聂大军满怀期待地说着。
通讯员:王静朱延兵
审核:刘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