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世智库和平真好老战友中越边境战地游

走过黑暗的人,定珍惜光明;战火硝烟中幸存的老兵,最祈盼和平。

年10月21日上午10时30分,作为游客,我和老战友们完成越南大弄海关的护照查验,获准进入越南领土。刚出海关之门,一位越南高个子中年男士,微笑着用中文向我们打招呼,其热情和友好度,无别于我们身边的亲人。中国随队导游彭小姐介绍说,他叫阿强,是我们此次越南之旅的越方导游。阿强引导我们一行19人登上早已停靠在路边的旅游面包车,正式开启了越南北部山区的战地游行程。(作者:党中选;来源:通世智库;编撰:张小青)

我们这次战地游行程,是根据当年部队入越作战的26天进程,与旅行社反复协商确定的。

年的2月19日,我和这帮老战友们也是从这里进入越南的。只不过那时没带护照,也不用越方查验,我们作为步兵第师参战部队的一员,手握钢枪,子弹上膛,奉命对越开展自卫还击作战。敌我状态下,没有笑脸,没有热情,有的只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相互拼杀。

转眼40年光景,真是光阴荏苒,物转星移。

如今的中越边境,中方水口关的边检大楼宏伟高矗,中越边贸来来往往,好不热闹。越方也很气派,漂亮的边检大楼与中方隔河相对,边境公路宽阔平整,城镇建设井然有序,山青,水秀,人和。当年打仗时随处可见的坦克、大炮、硝烟、弹痕、尸体腐臭等统统无影无踪,所到之处一片祥和,恍若隔世。

与阿强说话间,我们来到距边境线约两公里的孤山。车刚停稳,大家就争先恐后下车,一个个激动不已。

年10月21日上午,战地游成员在昔日战地孤山留影

年2月19日下午,我步兵第团在师的编成内入越作战,首先面对的就是这座孤山。当时越军一个排的兵力在此防守,依托此山的天然地形优势,使用八五炮、火箭筒、轻重机枪等多种火器对我军过往军车、坦克、人员实施袭击,开战3天,我方友军反复攻击未果,使来来往往从此经过的部队,都要留下“买路钱”。我方许多坦克在这里被摧毁,许多军车在这里被焚烧,严重影响着高平战役的顺利进展。

师奉命进入此地后,师长李九龙令团拿下孤山。

19日后半夜,一营一连配属团特务连2名侦察、2名工兵,组成夜袭孤山小分队,也叫“敢死队”,悄无声息的从北侧成功登顶,天亮时上下一起攻击,迫敌丧失表面阵地,龟缩洞内。然后,我部用爆破震埋的办法将守敌全部歼灭,一举夺取孤山,拔掉了这颗矗立在我军进攻道路上的“毒钉”,瞬时震动了整个战区。

年2月20日上午,师团一连战士夺取孤山后警惕地守着阵地

广州军区前指当即予以通报表扬,《解放军报》以“神兵袭孤山”为题给以报道,《美国之音》发出的“中国军队夺取了连法国军队当年都未逾越的孤山阵地”的广播传遍全球;20日全天,面对着守护孤山的一连官兵,各部队过往车辆纷纷鸣笛致敬!

今天,我们再次来到这座山前,在和平氛围中,大白天仔仔细细地端详着它,觉得这座山并非印象中的恶魔一般,它是那样的安详,那样的美好,与其他群山一样,奇特,清秀,令人神往!

当年高平战役中我师奔袭广渊之战,堪称经典。团在这次战斗中的出色表现,又成为猛虎传人的战场美谈。看看广渊去!这是旅游团成员的共同意愿。

年3月1日下午,我团从高平出发,冒雨奔袭广渊。指战员们发扬“猛虎扑羊群”的战斗作风,克服道路泥泞难行、路叉多易迷路等困难,接力冲击,一夜前行。后半夜团尖兵七连在班管与敌遭遇,我军发扬近战歼敌和勇猛速决的特长,一阵狂扫,仅用20分钟就毙敌16人,俘敌2人,缴获冲锋枪6支,步枪8支,子弹余发。我方仅伤2人,为部队前行打开了通路。

正当七连欲对少数逃窜之敌展开追击时,团令七连掩护部队继续前进,班管地区余敌交由二营六连负责歼灭。九连担任团尖兵在广渊县城外围的郎演村与敌相遇,团令一营三连留下解决此敌,九连继续向广渊发展进攻。就这样经过连续战斗,快速奔袭,待部队攻入广渊县城时,守敌毫无防备,丢盔弃甲,死的死,伤的伤,团指战员一举夺得广渊县城,助攻任务打成了主攻,创造了一个“异域猛虎又扑羊”的成功战例。

年3月3日早晨,驻守广渊县“高地”的七连,坚决打退了越军一个加强排的偷袭,并展开反击将敌全歼。不过七连也付出了牺牲8人、伤14人的代价。战时七连火箭班射手郭景道,此次战地游来到当年战地,面对着魂牵梦萦的“高地”,心情沉重。他一边介绍当时连队阵地设置情况,一边讲述战斗中的具体细节,情到深处,竟面对群山,扯起嗓子高喊:“余排长!副班长高顺辉!邵永江!刘启武!……烈士战友们,你们在异国他乡流亡了40年,辛苦了!今天我们来了,咱们一起回家吧!”

山谷里回荡着“回家……回家……回家”的声音,久久没有平息。老战友们都饱含着泪水,向为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战友深深致敬!

年3月,团政治处在广西中越边境战地合影(后排左四是作者)

当年在此作战时,由于我们这支部队执行的是机动作战任务,随着战役战况的变化,部队在高平地区忽东忽西,忽南忽北,频繁转战,参加各类战斗数十次,足迹几乎遍布整个高平及其以东地区。这次短暂的几天时间,遗憾的是不可能每个“点”都能走到。只是有选择性地去了孤山、复和县城、平江浮桥渡口、长形高地、谷芳、格灵、桑怀、交难、扩来、菲靠、广渊县城、郎演、无喧、高平市、高平桥、班姆、班听、茶灵、重庆、济追、济追大桥等地。

每到一地,战友们都激动不已,特别是自己亲身战斗过的地方,更是情绪激昂,反复拍照,流连忘返。战时副团长蒲大才和副政委李守成在孤山、二营教导员谭国华在济追大桥、八连指导员蓝海在克马诺入山口、四连排长马幼明在交难、三营炮连排长徐广申在扩来、二营炮连班长罗建洛在桑怀、七连战士郭景道在“高地”等地追忆当时的战斗情况,仔细讲述当时是如何在这里消灭敌人的,讲到精彩之处,指战员们为了祖国,敢打必胜的坚强信心和不畏牺牲的拼搏精神,感动着自己,也感动着大家。

在孤山,当时的一连炮班长商树清围着孤山转了个大圈,从东、南、西、北4个角度拍照,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在郎演,三连指导员何泽政反复对照,寻找当年村旁的那条小路和敌人藏身的山洞。战时作训股长陶明甫是我们的活地图,由于地貌的变化和记忆的模糊,无法辨认的地方最后都由他一一确认。

10月23日,是我们在越南境内旅游的最后一天。我们游览了高平市行政区的胡志明广场。当我们站在胡志明雕像前集体留影时,心中情不由己的唱起“胡志明——毛泽东”的中国——越南友谊之歌。是啊,“越南中国,山连山,江连江;共临东海,我们友谊向朝阳;共饮一江水,朝相见,晚相望,清晨共听雄鸡高唱。啊——共理想,心相连,胜利的路上红旗飘扬。啊——我们高呼万岁:胡志明——毛泽东!”

年10月23日上午,战地游部分成员在胡志明广场留影

战争,其主要属性是破坏,破坏对方的军事设施,破坏对方的经济基础,消减对方的有生力量。我们参战老兵,回忆战争并不是留恋战争,相反,对于一个从枪林弹雨的战场上走出来的老战士,最不希望看到战争,衷心祈盼和平。

假如不是40年前越南当局利令智昏、背信弃义与中国为敌,假如40年前的越南当局珍惜中越之间“同志加兄弟”的深厚友谊,中越之间就不可能发生这场边境战争。像现在这样,双方友好,和平相处,发展经济,建设好各自的国家,多好!

我们这群60多岁、70多岁、80多岁的老人,作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战争幸存者,自费到越南战地旅游,我们回忆过去,我们呼唤和平。

参与这次战地重游旅行团19名成员是:领队陶明甫,广西武鸣人,战时任团司令部作训股长;领队助理党中选,河南唐河人,战时任团政治处宣传干事;蒲大才,四川巴中人,战时任团副团长;李守成,四川叙永人,战时任团副政委;王维新,四川南充人,战时任团后勤处副处长;谭国华,四川成都人,战时任二营教导员;蓝海,北京人,战时任八连指导员;耿利亚,北京人,蓝海妻子,战时任师医院医生;何泽政,重庆人,战时任三连指导员;徐广申,河南开封人,战时任三营炮连排长;邱开新,广东梅州人,战时任二营营部书记;李艳怀,广东梅州人,邱开新妻子;商树清,湖北浠水人,战时任一连班长、排长;马幼明,河南潢川人,战时任四连排长、副连长;罗建洛,河南郑州人,战时任二营炮连班长;谢军,河南郑州人,罗建洛妻子;徐俊华,河南郑州人,战时任九连排长;王建华,河南鲁山人,战时任师高炮营文书;郭景道,河南栾川人,战时任七连炮排战士。(作者:党中选;来源:通世智库;编撰:张小青)

年10月23日下午,战地游成员回国前在越南茶灵海关留影(对应的是我国龙邦口岸)

作者:党中选,河南省唐河县人。年12月入伍,年转业,军、地新闻工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