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斌文\图
今年9月,94岁的武宣籍抗战老兵宋高一与来宾其它市、县的6名战友应邀出席来宾市纪念战胜利75周年茶话会。出发前,他激动地对老伴说,“快把我的新衣服和勋章准备好。”
《来宾日报》刊载的宋高一的事迹说到参加茶话会,老人高兴得手舞足蹈。尽管年事已高但依然精神矍铄。作为一名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和 的老兵有一种荣耀感和自豪感:“十多年的军旅生涯,让我感到这辈子没有白活。”
年,宋高一从部队转业到原武宣农场工作整整27年,年离休,武宣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
年宋高一(后排左三)在重庆北碚步兵学校担任教官,图为他与学员们在野营时合影。
舍家离院上战场
童年,本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可他的童年,正是中国历史上剧烈动荡、风云变幻的年代。年5月,宋高一在河南省唐河县(现为社旗县)兴隆乡后门里村出生。
宋高一家庭并不富裕,但在当地还算家境比较殷实。9岁时他进了当地的一家私塾念书。年,国内局势更加动荡。“日本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侵略中国领土。一些大城市的学生都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抵制日货。”在外地读书的大哥昆一给他带回一条条不好的消息。
年,宋高一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那时他年纪虽然还小,但这些事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经常听到村头巷尾人们的议:“日本鬼子在中国到处烧、杀、掠、抢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日本人不好好的呆在自己的国家,跑到中国来尽干些坏事,害得我都不能安心读书学习。”这些情形在少年高一幼小的心灵中播种下对日本军国主义仇恨的种子。
年,11岁的高一上三年级了。中国正被日本侵略者弄得狼烟四起,给中国老百姓带来的灾难越来越重,战争的影响波及到他的家门口。
“时局混乱,民团横行、乡痞称霸一方,闹得鸡犬不宁,全村笼罩在惊恐的阴霾中。”他回忆道,那时常在半夜经常听到枪声,搞得附近人心惶惶。
“我大哥昆一在学校里由于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对中国在抗日战场上奇闻秩事也了解得更多。他说不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中国,我们就没有好日子过,他的一番话对我的影响很大。”
年宋高一与当年的老部下以及同事合“次年秋天,我和全校的师生到镇上去参观军队宣传活动,他们在台上唱着《大刀进行曲》,还对观众进行国内国际形势的演讲。我听得很入迷,也很励志。”后来哥哥告诉我:“眼下是国共合作时期,参加演出的是共产党的宣传队。”
年,他找大哥宋昆一所在的部队,在那里做了几个月的服务生之后。哥哥把他转到汤恩伯管辖的鲁、苏、豫、皖边区国立中学就读初中。这所学校是当时专门为沦陷区的学生办的中学,实行军事化管理,由汤恩伯的第30集团军分管。学习期间,李宗仁、汤恩伯都到过学校里训话,勉励同学们:“要好好学习,练好本领,将来为抗战作贡献。”
不久,学校由河南叶县迁入陕西西乡。11月,同学们响应政府“十万学生十万兵”的号召,他自愿报名和名青年学生参军到前线抗日。
当兵的事情只有大哥知道。出发时,全校师生来送行,入伍青年胸前都戴着大红花,送别的学生似乎把这件事和生离死别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女生们大多两眼通红流着泪。同学们唱着校歌,依依不舍地送了十里路远。
抗战老兵宋高一近影新兵们怀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军令在身,大家一转身斗志昂扬地奔赴在抗日救国的道路上。
到了部队,宋高一被编到陕西汉中“青年远征军教四团三营九连”远征军教四团参加集训。训练很艰苦,可是他和大家一样有一团杀敌报国的火焰在燃烧:“不学好本领,怎样杀敌呀!”
作者在采访抗张老兵宋高一年初,宋高一随远征军的队伍从西安乘飞机抵达昆明,然后飞往缅甸。部队全部换上了崭新的美式装备,手中有了更加精良的武器来抗击日寇。
在发放装备和武器时,傲慢的美国人看着这只穿着“土气”武器“粗糙简陋”队伍,用英语藐视的说了声“Istoocheap(太差劲了)。”学生军中有懂英文的当即回应了一句“Nosacrifice,novictory(没有牺牲,就没有胜利)。”当美国人知道这是一支有文化的学生军时,态度瞬间转变,说话也客气了许多。
宋高一在缅甸的远征军隶属新一军38师,师长孙立人。虽然远离家乡、父母,但是并不感觉到孤独和害怕,想到国内有多少同胞被日寇害得家破人亡、多少领土被侵占,恨不得马上到前线杀敌立功。
全家福38师2月攻克缅甸太白加之后不久,与廖耀湘新22师两路夹击攻克孟关。38师团与美军突击队联手攻占瓦鲁班。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重创日军第18师团,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逼使日军退出缅甸胡康河谷。
4月,宋高一所在的新38师参加缅甸曼德勒会战。17日,自西线撤退的英缅军步兵第1师及装甲第7旅等部被日军阻拦于仁安羌,粮尽弹缺,身陷绝境。团团长刘放吾率团星夜驰援。18日凌晨,该团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尽管日军防线严密。但还是在19日被突破,解救了英缅军及难民、政府官员、传教士、记者等七千余人。解救英军第1师之围免除被围歼的危机。
宋高一各个时期照片此战后,38师名声大噪。同时也改变了英联军对中国军队的看法。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英国也是西方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
年7月,日本投降,宋高一所在的部队就到了广州收编接管原日军占领的地盘。在从南到北的接管过程中,他目睹了国民党军队官兵身上各种各样的歪风陋习以及松散的军纪。在这样的军队服役,能够打胜仗吗?他心里隐隐存着不少疑虑。
宋高一获得“抗战英雄民族脊梁”勋章。年决定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之战“辽沈战役”打响。10月19日,他所在的新七军在历经了5个月的“围城”之后弹尽粮绝。面对大势已去的国民党,他毅然选择了起义投诚。
(特别鸣谢:作者在采访抗战老兵宋高一的过程中,得到了他和家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他儿子宋金强竭尽全力提供史料。在此,谨致诚挚的谢意。)
作者简介:刘建斌,武宣县作协会员,广西糖业集团黔江制糖有限公司工会政工师。多篇新闻通讯、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等作品在 和区内外媒体刊登或转载。年被评为《广西农垦报十佳通讯员》。
本文为武宣县作家协会专稿。连载完未完。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