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唐河县电业局汉画像石墓

唐河县电业局位于河南省唐河县老城区内。年10月,唐河县电业局在拆旧翻新建设中发现一座汉画像石墓(图一)。经报批,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同唐河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立即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现将该墓发掘情况介绍如下。

一、墓葬形制

该墓位于唐河县电业局院内,早年已遭破坏,现仅存少部分封土。该墓为砖石混合结构,坐西向东,方向°。

该墓由墓道、墓门、横列前室和两后室组成(图二)。墓开口距地表1.30米。墓总长4.74米,最宽处3.5米,墓室残高1.44米;墓室主体为砖结构,所用砖均为长方形小条砖,长0.3米,宽0.16米,厚0.06米。葬具及葬式均不详。在室内扰土中,有狗、仓、博山炉盖、井、方盒、奁等陶片和“大泉五十”铜钱1枚。

图一唐河县电业局汉画像石墓位置示意图

图二墓葬平剖面图

墓道位于墓门的正前方,但偏于墓室的南部,平面呈梯形,斜坡状,坡度为17°。墓道平面残长3.40米,东部宽1.90米,西部宽.0米,底面距地表.74米。

墓门墓门位于前室东南部,由两门柱、两门扉及门槛石组成,共用石料5块。有画像石4块、画像8幅。门残高1.44米,宽.0米。门扉有门枢,槛石凿有臼窝,以便于门扉启闭(图三)。

前室位于墓门与后室之间,呈长方形,东西长1.66米,南北宽3.50米,墙残高1.36米。前室的南壁墙和东壁墙各宽0.30米,为双平砖错缝垒砌,北壁墙为单平砖错缝垒砌。前室底面低于后室底面0.10米,底面铺砖为“人”字形平铺。

后室呈长方形,东西长.60米,南北通宽.74米,仅在后室门口处铺有两块垫石,推测是为后室前立石柱而垫的,但石立柱已不存在。在后室中部,有道墙将墓室隔成南、北两个室,隔墙宽0.30米,为双平砖错缝垒砌。后室墙残高1.30米,均为单平砖错缝垒砌。南后室内宽1.0米,北后室内宽0.9米。铺底面砖为“人”字形平铺。

图三墓门正视图

二、画像位置及内容

此墓现遗留画像石4块、画像8幅,分别刻于墓门门扉的正面、背面和门柱的正面、背面。因南、北门柱背面的画像保存较差,只能隐约地看出画面内容,未做画像拓片。

白虎铺首衔环幅。分别刻于墓门的南门扉正面和北门扉正面,呈相对状。南门扉长1.34米,宽0.70米;北门扉长1.34米,宽0.64米。画面上各刻一白虎,昂首张口,弓背翘尾,下刻铺首衔环。《论衡·打鬼篇》引《山海经》:“……恶害之鬼,执一苇索,而以食虎……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此图含辟邪之意(图四、图五)。

执笏门吏幅。分别刻于墓门的南门扉背面和北门扉背面,呈相对状。南门扉的背面长1.34米,宽0.70米;北门扉的背面长1.34米,宽0.64米。画面上各刻一门吏,戴冠,着长衣,执笏,侧身而立,做迎宾状(图六、图七)。

图四白虎铺首衔环

图五白虎铺首衔环

图六执笏门吏

图七执笏门吏

执笏吏幅。分别刻于墓门的南门柱正面和北门柱正面,呈相对状。南门柱长1.30米,宽0.44米;北门柱长1.30米,宽0.40米。画面上各刻一吏,戴冠,着长衣,执笏,侧身而立(图八、图九)。

图八执笏吏

图九执笏吏

执笏吏幅(画面不清,仅能看出大致轮廓)。分别刻于墓门的南门柱背面和北门柱背面,呈相对状。南门柱背面长1.30米,宽0.54米;北门柱背面长1.30米,宽0.50米。画面上各刻一门吏,戴冠,着长衣,执笏,侧身而立。

三、随葬器物

该墓早年被盗扰,毁坏严重,随葬器物已成碎片,但在填土中出土了较丰富的可辨识的器物。从出土的陶片看,有泥质红釉陶和泥质灰陶两类。红釉陶器物中,可辨识的器型有狗、仓、博山炉盖、井等。灰陶器物中,可辨识的器型有方盒、奁等。另外,还出土了“大泉五十”铜钱1枚。在近墓底部还发现了炭粒和红漆皮等。

四、结语

该墓尽管早年被盗扰,随葬品仅残留一部分陶片,画像石刻上也没有留下可供断代的榜题文字记载,但较完整的墓室结构、画像内容和刻石风格,以及遗留下的钱币和尚能辨识的成组的器物,都为墓葬年代的推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一是该墓室建于“T”字形的土坑内,墓葬设有一门,由横列前室和两后室组成。这些特征与南阳市安居新村汉画像石墓[1]、南阳军帐营汉画像石墓[]的特征相同,其墓葬的平面布局及构筑方式也极为相似,不同的是该墓有一墓门、前室无过梁。因此,从墓葬的平面布局和建筑形制看,墓主属于地位相对较高的达官贵人。

二是这些画像石的石质比较细腻、坚硬。画像石的采用的雕刻技法是横竖纹衬底剔地浅浮雕,线条流畅,主次分明。这种雕刻方法是先用阴线勾勒出画像的轮廓,进而剔去画像轮廓之外的部分,然后在画像上用阴线刻画细部。使用这种雕刻方法刻出的画像,因其在衬底上留有横纹或竖纹,所以也习惯称之为带有横竖纹衬底的浅浮雕。这是汉代画像石的一种特殊的浅浮雕技法。

三是南阳最早出现的模型明器为仓,时代为西汉晚期中晚段。该墓出土的器物有仓、井、狗、奁、方盒等,另有“大泉五十”铜钱1枚[3]。

综合以上分析,该墓时代应属东汉早期。

(发掘、整理:李长周、魏晓东、蒋宏杰。执笔:李长周)

注释:

[1]河南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南阳市安居新村汉画像石墓》,《考古》年第8期。

[]河南南阳市博物馆:《河南南阳军帐营汉画像石墓》,《考古与文物》年第1期。

[3]河南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一中战国秦汉墓》,文物出版社,01年。

原载《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年第1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