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阳12月3日消息(记者彭华通讯员王充)12月2日上午,灰蒙蒙的天空中下着小雨,西北风阵阵吹过,雨滴趁势钻进行人的领口里,寒意便迅速传遍全身。走进唐河县大河屯镇赵寨村的农民学校教室中,却是热闹的景象。
能容纳60多人的教室内座无虚席,几十名贫困群众正聚精会神的听报告。讲台上,年河南省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该镇马庄寨盲人残疾青年李喜柱正生动地讲述自己的克服困难、学习电动车修理技术、光荣脱贫奔小康的艰难历程。台上讲的投入,台下听的专心,生动之处,台下便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虽然我眼瞎了、腿瘸了,但我一直告诫自己:要不当懒汉当硬汉,撸起袖子加油干,在这个脱贫的大好时代,谱写一名残疾人的战贫长歌,和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李喜柱的报告结束后,会场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我六十多岁了,原来总是找各种借口不认真干村里分配的活。今天听到喜柱老弟一个盲人干劲那么足,我很惭愧!今后我要听村里的安排,把公益性岗位的工作干好、把地扫好!”脱贫户李会勤第一个主动走上讲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低保脱贫户黄小新边抹眼泪边说:“今年春天我老头走了,我就觉得活着没意思,啥也不想干。今天认识了喜柱老弟,我很受启发。从今往后我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把日子过好,把公益岗位的活儿干好,少给政府添麻烦!”
“喜柱老弟,把你的电话说一遍,我要向你学习!”46岁的代明宇站在位子上大声说。
这只是唐河县大河屯镇志智双扶活动的一个剪影。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唐河县大河屯镇围绕着志智双扶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逐步形成了“群众说、代表议、榜上亮”的“道德评议”机制。具体做法是:以村为单位,由群众推选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等德高望重的人员组成道德评议委员会,每年评出村里的脱贫致富典型和后进典型。对争当贫困户、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者,经评议说理、群众评头论足,进行公开帮教。
在此基础上,大河屯镇宣传办巡回各村宣讲唐河县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王万才、河南省脱贫攻坚获得者杨金枝的脱贫先进事迹,带领本镇脱贫典型李喜柱、刘道印等身边组织巡回各村现身说法,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让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孝亲敬老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种子播入贫困群众的心田,让贫困群众进一步焕发脱贫热情,坚定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心志,使一些“靠在墙头晒太阳”的“懒汉”有了大转变。
3年来,大河屯镇聚焦脱贫攻坚开展道德评议75场次,组织报告会26场,评出先进典型人、后进典型75人。如今,大河屯镇贫困群众人人以登上红榜为荣,早脱贫、当先进成为一种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