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兴三记来自河南省唐河县乡村的调查

编者按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本报现推出“探寻高质量乡村振兴之路”专栏,围绕乡村振兴主战场,就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以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交流经验,探索路径,树立典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助力。

立春过后,天气回暖。农历腊月二十三,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振群家庭农场已是一派闹春景象。农场主乔振群一边擦拭检修植保无人机,一边说:“错过这一季,这一年就错过了。现在最关键的是搞好病虫害防治,扛稳咱的粮袋子。让咱的饭碗越端越牢,是乡村振兴的‘底牌’。”

“好在有她们。”顺着乔振群手指的方向,两位衣着时尚的姑娘脚上还沾着泥土,说笑着走了进来。他说:“这是我的两个闺女,乔鑫和乔淼,刚去地里看苗情回来。她们毕业后不愿在外地打工,就跟着我种粮搞电商,干的还不赖。”

姐妹俩说:“我们要亲眼看着咱农村变成令人向往的地方,咱农业变成充满希望的产业,咱农民变成让人羡慕的职业。”这对种粮姊妹花已经完成了老乔种粮老本行的“代际传递”,成为新时代的新农人。如今,在农业大县唐河,一幅粮稳、村富、民和的乡村振兴长卷正在广袤的沃野上徐徐展开。

稳粮记

一条路边两块地,土色不同两重天。这一奇异景象就出现在张店镇王营村的高标准粮田示范方内。同一区域,一边是黑色土地,一边是黄黏土地,在绿色麦苗尚未覆盖的情况下,差别十分明显。张店镇的唐河县焱鹏种植业合作社理事长张运停介绍,黑颜色的是经过改良“喂肥”的“熟地”,黄颜色的是正待培肥的“生地”。张运停说:“我经常收购养殖场的畜禽粪便,通过深耕细作上农家肥,让土薄苗稀的穷地变成肥的流油的富地。”

“用心种地”是唐河粮农们的自觉行动。扛稳抓牢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是唐河这个全国产粮大县的不二选择。正因如此,唐河的粮食产量始终沿着阶梯式递增之路前行。不久前召开的唐河县委十二届十六次全会总结为:建成万亩高标准粮田,年粮食产量稳定在27亿斤以上,粮食储量20亿斤,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绿色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唐河担当”令人赞叹,“中原粮仓”实至名归。

稳粮增粮离不开耕地保障。在唐河,面对日新月异的城乡建设浪潮,“粮田红线”不仅没有被逾越,反而在短短三年间从万亩扩张至万亩。全县落实最严“保田令”,所有土地使用都不能以损害或影响粮食生产为前提,同时不断加大撂荒地、宜耕地等的开垦复垦力度,全县新增15万亩耕地,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和粮田稳步扩张。年以来,全县粮食年均总产量突破27亿斤,跻身全国50强,位居河南省第2位。

从“大路粮”到“精细粮”,唐河粮农在不断调整着稳粮新战略。过去一年种千余亩,现在只种四百亩,桐河乡祥宏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焦强解释道:“种的多不如种的精,这几百亩全部种有机小麦,种地面积少了、产量低了,但质量高了、市场大了、效益提了,这才算摸对了路子。”一年来,唐河县已完成有机小麦基地认证面积20万亩,共签订13.9万亩有机小麦供应协议,每斤粮食价格高出市场收购价0.1元。

科技兴粮,虫口夺粮,是唐河县粮食产业的双保险。一方面,建立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各乡镇设立农业服务中心,持续开展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实施良种工程,建立新品种引试展示基地、良种加工中心和良种繁育基地,良种覆盖率达到%。

“乡村振兴的‘标配’就是人才振兴,只有人才振兴了,产业振兴才有保障。”唐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王志刚一语点出乡村振兴中举足轻重的人才因素。他认为,一方面要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以提高文化水平、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着力打造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引进农业高端人才,把涉农高端人才的引进列入“诸葛英才计划”,引进、培养、锻炼一批专家型、实干型专业人才,通过落实人才新政确保引得来、留得住、能干好。

富村记

今年春节前夕,在地处桐柏山麓的祁仪镇兴堂村,村民股东收到了春节“大礼包”,领取了村首批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分红。年近70岁的刘天云感慨:“撂了那么多年的荒山荒坡,让能人们承包种了茶叶,转眼变成了现钱,我第一年就分了元。”

兴堂村是个山区小村,土地瘠薄、农业基础条件差,村级集体收入少,外出务工人数较多,土地利用率低。穷则思变,乡村振兴拉开大幕后,当地因地制宜,荒山变茶园,走出了一条富裕路。兴堂村党支部书记刘长敬介绍,去年4月,村党支部启动了“三变”改革,成立了置业、旅游、劳务等五大股份合作社,村民有了股东新身份。

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产业振兴,必须找准产业振兴的抓手和推手。围绕破解农村经营分散化、村集体经济空壳化、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四大问题,唐河县在全市率先启动“三变”改革。全县首批确定6个县级试点村、47个乡级试点村,为争创河南省乡村振兴试点县破题开路。

年,唐河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全县试点村个,流转土地约34.5万亩,增加村集体收入万元,大部分试点村实现了当年分红。如今,“三变”改革已成为开启唐河乡村振兴大门的金钥匙,产生了“联动效应”:

解决了公平与效率问题,改革顺应农地规模经营趋势,开启了一场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有效实现了土地增值、集体增收、农民增效;

解决了农业规模化生产问题,改革破解了农民土地分散经营,实现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空壳化”问题,改革仅土地“量差”和“价差”这一步变化,就可以使每个村级集体经济有效突破“空壳化”,保持良好的持续增收;

解决了农民收入问题,改革后农民收入渠道至少有务工收入、入股土地基本地租、合作社分红三个方面,唐河为试点村确定的分红目标是“年底分百元、年分千元、年分万元”;

解决了基层治理问题,改革后的基层党组织只有把村集体成立的股份公司经营好,让农民获得更多分红,干部才能受拥护,这就倒逼村级基层党组织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基层治理具备了更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组织基础。

今年,唐河县凤凰岭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启动,这座以农、文、旅、康、学、体综合发展为主体的城市近郊综合体,将成为唐河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继“三变”改革后,唐河新的乡村振兴蓝图已开始勾画,每个乡镇今年至少打造两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的部署已付诸实施,届时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示范村等交相辉映的生动局面将精彩呈现。

铸魂记

2月8日,在城郊乡王庄村,脱贫户王连荣发表了自己的新年感悟:“两年前,我干活不积极,上了黑榜。但咱也嫌丢人,在那之后,我不但把家里事安排好,还尽量干好村里的事。大家都给我点赞,再也没有上过黑榜,红榜倒是经常上。”王连荣说的村里事,是村里的公益岗,“黑榜、红榜”是唐河县志智双扶“红黑榜”。

唐河县在各行政村设置“学树行做”光荣榜、善行义举榜、志智双扶“红黑榜”,“三榜”就像一面面“会说话”的墙,什么该提倡、什么该摒弃,一目了然。目前,全县各乡村已设置“三榜”多块,公示5万多人次。榜单的激励教育作用十分明显,当地群众都说:“红榜红彤彤,黑榜黑黝黝。上了红榜高兴,上了黑榜丢人。”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让唐河乡村新风荡漾。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就是乡村振兴的魂。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唐河着眼文明素质养成,以乡风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文明实践方面,唐河全域推进文明实践体系建设,在去年县文明实践中心入选全国家试点基础上,23个乡镇全部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余个行政村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此外,唐河积极健全志愿服务登记注册、服务记录和褒奖激励机制,成立支各类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14万人,累计服务时长位居全市前列。

乡村善治,还需彰显文明的力量。唐河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在县级层面,摘取河南省文明城市桂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在单位和镇村层面,统筹推进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细胞创建,县检察院、税务局分别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省级标兵文明单位,全县县级以上文明村镇达到50%以上。马振抚镇前庄村跻身全国传统村落,桐河乡李司庄村获评全国生态文明村。

“我腿脚不方便,但始终挺起腰杆向前走;我眼睛看不见,但始终心向光明加油干;我精神有压力,但始终攒足底气奔小康。”大河屯镇马庄寨村上李庄自然村的盲人李喜柱,言语间流露出奋发进取的不屈精神。从一无所有到一技在手,从电动车、摩托车修理到开维修店,从开维修店到成为电动车代理商,如今李喜柱成了当地乡村有为青年的“楷模和标杆”。

学有标杆,善有榜样。唐河县大力培树先进典型,连续三年开展“十佳”系列先进典型活动评选,推介5名道德模范候选人,初评名“十佳”系列典型人物。“脱贫之星”王万才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杨金枝、李喜柱获河南省脱贫攻坚“奋进奖”,李喜柱入选全国优秀扶贫案例“最美人物”,林素琴家庭获省级文明家庭称号,在先进典型的引领下,全县形成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新时代乡村新风尚。(记者李向东通讯员丰兴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