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辉历程映初心百年党史中的南阳篇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渠首。

记者段平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展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的宏伟画卷,矢志不渝、披荆斩棘,立党为公是她最亮丽的底色;回望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开拓进取、筚路蓝缕,忠诚为民是她最鲜明的标识。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从南湖红船的摆渡人到复兴巨轮的掌舵手,对真理的渴求,汇聚成信仰的洪流,吸引和支撑着一代代共产党人从风雨中走来,向更大的辉煌走去。

又一个7月来临,又一个百年开启。在南阳这片红色热土上,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史里镌刻的红色精神熠熠生辉,广大党员干部正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

宛城区黄台岗镇刘宋营村中共南阳第一支部旧址。在彭雪枫纪念馆,部队官兵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矢志践行初心使命

临近“七一”,南阳各地纷纷组织开展新党员入党宣誓活动。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机关事业单位党建活动室、乡村文化活动中心,一批批新党员面向鲜红的党旗,举起右拳,许下铮铮誓言。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在洪亮的宣誓声中,我们的思绪被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近代中国,山河破碎。这个曾经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古老国度,在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陷入彷徨。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年7月,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南阳传播。年,唐河县师范学生徐耀宗、范振祥、赵咸邦等人从北京购买了《新青年》等刊物,学习研究共产主义思想,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年,具有进步思想的黄山农在唐河县教书,在师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俄国十月革命。5年,在信阳师范入党的南阳籍青年学生蔡训明,利用寒假返乡之机,宣传革命思想,成立了南阳第一个团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唐河小组。6年,南阳第一个党小组——桐柏县月河党小组正式成立。革命的火种在南阳大地播撒开来。

走进位于宛城区黄台岗镇的刘宋营村,红色文化气息浓厚。经过修缮的中共南阳第一支部旧址仍然保持着简朴厚重的风格。

6年5月,南阳籍共产党员、上海大学学生杨士颖等人在刘宋营村召开党的会议,学习《共产党宣言》,正式成立中共南阳支部委员会,隶属中共豫陕区委领导,机关驻地为刘宋营村。

谁承想,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一群怀着爱国救亡理想的青年在这里建立了南阳地区的第一个党组织,给战乱中的南阳带来光明和希望,为以后党组织在南阳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随着北伐战争迅速向河南推进,中共党组织加快了在南阳地区的发展步伐。7年8月,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革命浪潮一落千丈。而南阳党组织却在全国革命的低潮中峥嵘而起。到8年春,在建立2个县委、4个特支、22个支部,党员发展到多人基础上,中共南阳特委成立,统一领导南阳地区的革命斗争。9支红军或诞生于南阳,或转战于南阳大地,开辟了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后演变为以竹沟为中心的桐柏山革命根据地,成为南方八省年游击战争中15块革命根据地之一。

年11月,“北上先锋”红二十五军名勇士在鄂豫皖省委的率领下,开始了伟大的长征。红二十五军几乎都是年龄未满18岁的烈士遗孤、红军子弟。长征路上,这群“娃娃军”拿着和自己一样高的长枪,血战独树镇,历时10个月,转战近万里,不仅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而且是在长征途中唯一一支自身得到壮大的部队。

年11月19日凌晨,红二十五军进驻南阳境内的桐柏县月河、金桥一带。国民党当局急忙调兵遣将,在南阳周边布下天罗地网,妄图将孤军远征的红二十五军围歼在桐柏山区。

以不足人的兵力挫败敌数万步骑兵的猛烈合击,转危为安。这是红二十五军保存自己,完成转移任务的关键性一仗。是什么力量,让这支队伍在极其困难条件下前行万里不迷航?是什么力量,让这支看似弱小的队伍越来越壮大?答案就是相濡以沫的鱼水之情,生死与共的党心民意。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从群众到党员的身份转变,本身就昭示了为人民服务的情怀背后所蕴含的强大感召力量。

在南阳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馆,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群众络绎不绝。市十五小开展“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主题教育活动。

筚路蓝缕奠基立业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长夜中的一丝光亮,让通往真理的道路豁然开朗。

在抗战期间,南阳是中原抗战的主战场之一,同时也是党领导的新四军强有力的后方支撑基地。在中共中央、中共河南省委的领导下,南阳先后建立了豫南特委、豫鄂陕工委、豫西南地委等,成为领导南阳抗战的中枢。

以彭雪枫为代表的抗日英烈,在不同战场上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整个抗战期间,南阳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伤亡为代价,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南阳以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中原主战场之一。中原我军在宛属大地上进行了桐柏战役、中原突围战役、伏牛山东麓战役、豫西“牵牛”战役、邓县战役、宛西战役、宛东战役等军史上著名的七个战役,歼灭了大量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反动武装。

8年11月4日,国民党南阳守敌王凌云部弃城南逃,南阳不战而克,全境获得解放。战讯传至西柏坡,毛泽东难抑喜悦之情,奋笔写下新闻名篇《中原我军占领南阳》。11月5日,新华社的红色电波,率先向大江南北播出了这篇千古雄文。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为指挥南阳战事发出的电令,现已查到的就有69个之多。而在毛泽东所有的战事新闻报道中,《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是篇幅最长的作品。

9年月15日,奉中原局指示,由原桐柏区党委机关、桐柏三地委和豫西六地委合并组建的中共南阳地方委员会宣布成立,隶属中共河南省委领导。机关设在南阳市。南阳地委的建立,结束了南阳党组织长期处于地下的历史。截至9年底,南阳全区共产党员发展到人。

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从新中国成立到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共南阳地委的领导下,南阳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转变。

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

抗疫期间,党员坚守卡点一线。

创造辉煌开辟未来

“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守的是人民的心。”五月夏始,万物葱茏。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视察调研期间,来到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并到村民家中看望。他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

5年,邓州市创新推行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即村级事务通过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且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找到了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为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发展提供了“南阳经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四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并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回顾历史,哪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一样,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纵观寰宇,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亿万人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昂首向前。

2年12月,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伴随陶岔渠首闸门的缓缓开启,清冽的丹江水倾泻而出,沿着公里的长渠,出南阳,穿黄河,奔流北去,融入首都的碧水云天。

为了世纪工程的圆梦,南阳数十万建设者攻坚克难、流血流汗!为了蓄足澄碧清泉,数十万移民搬离家园。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担当,什么是大爱奉献。

不忘初心,方能守好江山;勿忘人民,方能开创未来。这是百年大党生生不息的奥秘所系,也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下足绣花功夫”的精准扶贫,精锐尽出又润物无声,稳稳地落在一蔬一饭、一枝一叶上。一户一档,一户一策。琐琐碎碎的事,办好一件都难,办好每件更难。

市委、市政府旗帜鲜明地提出“把脱贫攻坚作为赢起输不起的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脱贫攻坚是个良心活”“以有解思维破解脱贫攻坚难题”“用党员干部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幸福指数”的“四句话”要求,将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四个意识”的大熔炉、转变工作作风的突破口、检验干部能力的新标杆、推进发展的好机遇,为全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全市共选派名驻村第一书记,个驻村工作队,名村级脱贫责任组长,名驻村干部,5.6万名帮扶干部,2.8万名村干部,共计9.7万名干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到年底,南阳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0.16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千年梦想,今朝梦圆。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顶住了!仅仅三个月,中国创造了医学史上疫情控制速度的奇迹。奇迹背后,从中央到地方凝心聚力,坚持全国一盘棋的人心优势功不可没。

南阳大地迅速构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抗疫”雄关,全市10万余名医务人员全员上岗,1.5万个临时党支部、28.6万名党员举党旗战一线,全市公安民警全线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民心的赢得,就是要在疫情中让人民看得见山河无恙人间安。

从感人肺腑的脱贫攻坚精神、南水北调精神、抗疫精神里,我们读出了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一脉相传的厚重主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发展的理念既一以贯之,又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面向未来,新发展理念正有力指引南阳发展实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狠抓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两个高质量”工作体系,持续实施“两轮两翼”战略,重抓重推“九大专项”……南阳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转型跨越筑基起势,小康社会成色十足,高质量建设大城市迈出了坚实步伐。

风鹏正举,未来可期。序幕已经拉开,又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到来。

摄影:记者崔培林任华裔范志钦

(部分图片为资料照片)

编辑:冯长顺

审核:李萍

终审:柏伴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