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日获悉,针对河南省唐河县大河屯镇多名教师被举报“吃空饷”一事,当地官方回应称,经查共有5名教师存在“吃空饷”问题,另有3名教师请假手续不规范脱岗问题。当地对该8名教师脱岗期间工资没收上缴财政,并给予处分。同时,拟给予多所涉事学校校长相应处分。(8月7日中国新闻网)
前不久,浙江省苍南县盐务局多名领导子女“吃空饷”的问题被内部员工实名举报,事件发生后立即引起了新闻舆论的聚焦。无独有偶。年6月,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所属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管的一名亲属,长期不上班仍全额领取20多万元薪酬。特别是,河南省唐河县大河屯镇8名教师被举报“吃空饷”,再次将“吃空饷”问题,推上了舆论风口。
不可否认,“吃空饷”现象,在全国比较普遍,如果将各地“吃空饷”人数公布,那绝对是个庞大的队伍,每年“吃”掉的财政资金,也绝对是个天文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吃空饷”现象泛滥成灾,关键是政务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公开,人员编制、工资不公开透明,预防“吃空饷”的措施不全,许多地方和部门由主要负责人说了算,导致监管缺位。可见,治理“吃空饷”乱象,显得刻不容缓。
事实上,“吃空饷”首先必然损害公平,制造分配不公。公职人员不上班,而工资照发不误,这表明他们并没有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劳动,但是却获得劳动报酬,这与按劳分配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吃空饷”吃的都是财政的钱,而财政的钱来自于公民依法纳税。可见,公职人员“吃空饷”,是在侵犯纳税人的权益。同时,“吃空饷”现象的存在,更挤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我国劳动人口一直供大于求,就业形势严峻,而“吃空饷”者尸位素餐,等于变相夺走了未就业人口的“饭碗”,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就业公平的损害。
“吃空饷”其实就是变相腐败,“吃空饷”者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惩处,就会损害政府形象,同时也会降低行政效率。在中央倡导建立透明政府、服务型政府的今天,“吃空饷”已经成为损害社会公平的毒瘤,必须坚决杜绝。因此,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一抓到底;各纪监机关要依纪依法开展“监督的再监督”,督促有关部门扛起责任,让“吃空饷”者难以遁形。同时,建立问责机制,对“吃空饷”现象严重地区和部门,要对行政一把手进行问责查处;扩大监督渠道,除了要求各级纪监机关严格履行职责外,还应该欢迎社会舆论监督,从中挖掘有用信息。
特别是,将“吃空饷”入刑,才是治本之策。事实上,“吃空饷”已涉嫌非法侵占,可以考虑将“吃空饷”入罪,从法律的角度震慑侵吞财政经费的行为。应从体制机制入手,严格人事、财政纪律,对监督管理不力、失察渎职的相关责任人,也要加大问责力度,从源头禁止“吃空饷”行为。此外,对于滥发“空饷”行为,应视同为“吃空饷”,以非法侵占公共财物罪论处,提高“操盘手”及“吃空饷”蛀虫的违法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