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召开的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让更多人的目光聚焦到南阳。
此次会议明确提出: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与信阳、驻马店协作互动,建设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
省级层面首次“官宣”南阳为副中心城市,沸腾了南阳这座豫西南重镇。白河两岸,大潮涌动;卧龙之地,腾飞有期。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董学彦孟向东沈剑奇于晴/文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李栀子/图
从区域到省域
——南阳为何走上前台
在南阳的发展史上,年具有极其特殊的意义。
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调研,对加强水源区保护、做好移民后续帮扶、抓好粮食生产、发展中医药、培育特色产业等作出重要指示。每一份嘱托,都饱含着浓浓深情;每一个指示,都寄托着殷殷希冀。
10月,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明确提出“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
对南阳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要真正掂出南阳跻身副中心城市的分量,需站在全局的角度来审视。
11月1日至3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南阳市调研时指出,省党代会作出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的重大部署,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是实现“两个确保”目标、优化省域发展格局、完善中原城市体系、加快南阳发展步伐的重要举措。
在今年4月发布的河南“十四五”规划中,南阳的定位还是“新兴区域经济中心”;半年之后,南阳便一举跃升为全省“副中心城市”。
从区域到省域,一字之差,意味深长。
从偏居豫西南的普通地市到全省瞩目的副中心,南阳为何能脱颖而出、走上前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认为,未来的竞争,将会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都市圈、城市群发展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风口”,也是未来5至10年中国发展最大的“结构性潜能”。
在我国的经济强省中,江苏省GDP过万亿元的城市就有4个,9个城市的GDP超过亿元。广东、山东、浙江等强省GDP过万亿元的城市均在2个以上,GDP超过亿元的城市至少有4个。每一个经济强省,都呈现出超强城市的多点开花与多轮驱动。
反观我省,郑州市一城独大,洛阳市GDP前年刚刚突破亿元大关,其他城市均在亿元以下。我省GDP增速在中部六省中连年靠后,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造成这一不利局面的因素错综复杂,但都市圈、城市群发育不完善,中心城市少、带动能力弱,无疑是其中最为明晰的症结。
与我省毗邻的湖北,早在年就明确了以武汉为主,襄阳、宜昌为副的一主两副发展战略。在各种利好政策加持之下,襄阳、宜昌经济发展异军突起。
以与南阳地域相邻、人文相同的襄阳为例。长期以来,襄阳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低于南阳。年,南阳GDP总量为亿元,襄阳仅为.2亿元。但从年起,襄阳GDP开始超过南阳。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年,襄阳GDP达.84亿元,超过南阳近亿元,将南阳远远甩在身后。
武汉、襄阳和宜昌三城合力,将湖北绝大多数区域纳入辐射范围之内。年之后短短10年,除武汉外,湖北各省辖市经济总量的全国排名均攀升了20个位次以上,咸宁和恩施更是提升了64名和52名,湖北也因此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
赢得群雄逐鹿、你追我赶的区域竞争,河南急需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优化省域发展格局、完善中原城市体系,河南需要培育郑州、洛阳之外新的承担经济发展核心带动作用的城市。
早在年,“省域副中心城市”理论的首倡者、湖北省社科院学者秦尊文就提出,河南省城镇体系结构不够完善,急需在豫西南和豫南地区设立一个省域副中心城市,而南阳正好可以担此角色。
赋予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既符合规律趋势,又是现实急需。
在秦尊文看来,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条件十分优越。首先,南阳地处郑州、西安、武汉三大都市中间,且距离三大城市均在公里左右,交通区位优越,城市规模较大,有利于担当“二传手”,也拥有相对独立的辐射空间。其次,南阳产业基础扎实,综合实力较强,经济规模长期在全省居第3位,具备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产业基础和综合实力。
事实上,由于远离省会郑州,无论是中原城市群规划,还是后来的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圈等战略,南阳始终处于河南发展战略的外围层面和跟跑梯队,高端生产要素和人才持续外流,错失了许多发展良机。因此,南阳对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渴望极为强烈。
从南阳火车站的变迁引发的热议中,人们就能清晰感受到南阳人对现状的不满与对未来的憧憬。
始建于年的南阳火车站,其造型被南阳百姓吐槽为“电视机后盖”。在南阳人的潜意识里,这种造型就是南阳市尴尬处境的写照:长期居于幕后,发热但不发光。
年12月,改建后的南阳火车站新站房正式启用,其造型就是最能代表南阳古风汉韵特色的“卧龙腾飞”。一年之后,南阳东站启用,其设计理念仍然是南阳人念兹在兹的“卧龙腾飞伏牛奋进”。
渴望腾飞奋进,南阳壮心不已。
从“盆地”到“高地”
——南阳如何建设副中心城市
南阳,正在发生巨变。
南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3个月,但很多南阳干部回忆起8月份召开的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依然感觉震撼不已。在那次大会上,履新不久的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一连发出“七问”——
“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对营商环境不满意?”
“为什么我们的市场主体和企业数量少、占总人口的比重低?”
“为什么企业和群众找政府办事这么难?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们到底差在哪儿?”
“建设新兴区域经济中心、加快高质量跨越发展到底靠什么?”
……
“七问”直击痛点,振聋发聩。当地干部承认,南阳的营商环境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年,南阳的营商环境排名全省倒数第1,去年虽然触底回升,排名全省第10,但对昔日一直追求高质量建设大城市、新兴区域经济中心,如今如愿跻身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南阳市来说,这样的营商环境,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刺激。
南阳“七问”,被很多人视为南阳全面、深刻“谋变”的一声号角,问出了干事创业精气神,问出了发展新理念,并引发了南阳如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时代之问——
如何摆脱“地级市思维”,自觉对标国内一流城市标准,按大城市的能级,打造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
如何破除“盆地意识”,在心态上突破传统目标定位,与周边领先地市同台竞技,变小富即安为开拓进取,变跟随发展为引领示范?
如何打破传统路径依赖,抓住历史机遇,通过新兴主导产业发展和创新驱动来实现弯道超车?
……
面对时代之问,南阳人不断思考:建设副中心城市,对南阳意味着什么?河南,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副中心城市?
朱是西说,从改革层面讲,思想观念里的革新,较之产业结构、宏观政策、激励机制上的改革,更为隐性却更为关键。改变保守陈旧的思想观念,来一场“头脑风暴”和观念革命,是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忽视的课题。
“副中心城市不是封出来的、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拼出来的。”他说,“要拿出敢为人先、敢破敢立的勇气,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促进能力大提升、发展大跨越,全力打造好河南省副中心城市。”
省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王建国认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需要统筹考虑国家战略、区域竞争和自身发展,在全国城市群发展、中原城市群建设大格局中定位、审视、谋划,这不仅关系到政府治理能力,更关系到观念和站位;不仅关系当前,也关系长远;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王建国说:“河南是中国的缩影,而南阳是河南的缩影。确定南阳为副中心城市,不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更具有示范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不仅是南阳的自留地,更是全省的试验田;不仅是经济高地,更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不是栽盆景,而是种苗圃。”
从南阳雄心勃勃的谋划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视野与格局。
高水平的发展规划鼓舞人心。南阳市提出,要借鉴洛阳、大同、襄阳、芜湖等副中心城市的经验做法,邀请国内一流的专家团队,按照前瞻30年、编细15年、做实近5年的要求,抓紧编制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整体规划。
“未来的南阳,将是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南阳特色、高点定位打造的宜居、宜业、宜创、宜游、宜乐、宜养的现代化新城。”南阳市市长王智慧说。
南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高质量的实施意见催人奋进。到“十四五”末,力争实现“”的目标,即经济总量突破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亿元、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万,经济实力进入全国地级市50强;到年,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南阳。
实现这样的宏伟目标,需要南阳市在产业强市上有大贡献,在创新驱动上有大作为,在城市更新提质上有大突破,在基础能力建设上有大手笔,在干事创业上有大担当。
只有这样,才能为河南隆起一个支撑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中原大省的新板块,为豫西南乃至全省打造一个能起辐射带动作用,做示范、促发展的新中心,为鄂西北、陕东南提供一个能协调区域发展、高质量互动的新支点。
只有这样,南阳才能真正走出盆地、迈向高地,才能担得起肩负的历史使命。
从定位到地位
——副中心影响力如何彰显
南阳市民尤红梅珍藏着年拍摄的一张老照片。照片中,她和好友站在白河上的卧龙大桥桥头,河边荒草丛生,两岸多是低矮的房屋,只有高高的南阳电视塔格外显眼。
自岁月深处浩荡而来的白河,承载着城市的记忆,陪伴着南阳的成长。随着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白河两岸,将再度奏响激荡人心的华彩乐章,见证南阳扬帆逐梦的辉煌蝶变。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出它的抱负。南阳这本刚刚掀开的关于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皇皇巨著里,同样视野宏阔、雄心勃勃、目标远大——作为副中心城市,未来的南阳,一定是一个近悦远来的现代都市、一个活力四射的产业强市、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南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如果评选南阳最近一段时间的流行语,“前瞻”一词肯定位列其中。
在聚焦建设副中心城市战略部署时,“前瞻30年”的要求一再出现。
朱是西说,南阳市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不足平方公里,经济首位度仅为26.6%,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只有“精筑城、强功能、兴产业、广聚人”,提升城市能级,完善城市功能,做强城市实力,留足留够发展空间,才能推动中心城区“起高峰”,全面提升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
在南阳市中心城区发展规划中,白河一直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南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高品位扮靓白河,高标准发展沿河经济,打造白河生态经济带,让“一河两岸”成为南阳的“外滩”“陆家嘴”和“网红打卡地”,把白河两岸打造成南阳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亮点。
规划的目标,是要把南阳建成全国知名的水城、绿城、花城,成为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城市。在白河两岸远眺,在南阳街巷漫步,我们仿佛已听到了南阳蜕变成长的心跳声。
规划中的白河,正在南阳流光溢彩。
在南阳新城区,月季大观园、白河湿地公园、福海等绿地水系项目相继建成或加快推进,三级水系引入到社区、机关、楼院等公共场所,%社区“向水而居”、%居民“推窗见绿”。“满城绿色半城水”的城市气质日益彰显。
南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蓝图里的南阳,正向世界展示魅力。
被誉为“城市最美建筑”的“三馆一院”对外开放;卧龙岗、汉画馆、医圣祠等文化地标交相辉映;现代服务业中心、高端制造业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医疗康养中心等功能定位日趋完善。“宜居宜业活力城”的新南阳芳姿初显。
在以前瞻30年的视野谋划中心城区时,南阳人奋进的步伐,又在建设产业强市的道路上飞驰。
南阳市清醒认识到,南阳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弱在产业、差在工业。把副中心城市的规划“定位”变成实际“地位”,做优做强产业企业,打造产业强市,是必须翻过的一座高山;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跃迁,是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
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千里跃进图——聚焦“5+N”千百亿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努力打造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生物产业、文旅康养5个千亿级和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嫁接、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力争“十四五”末全市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亿元,努力打造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熟悉南阳的人会意识到,在这些数字波澜不惊的表层之下,这座城市将会发生惊心动魄的跨越与嬗变。与现在的城市相比,“十四五”末的南阳,无论是城市的规模和实力,还是发展的高度和质量,都会进一步拥有与定位相符的地位,成为跃出盆地的高地。
王智慧说,建设副中心城市,已经使南阳站在了周边区域竞争的前沿。实现这一目标,南阳必须在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走在前列,在绿色发展、生态保护、营商环境等方面先行先试、提供示范。
不久前,一座位于唐河县二桥东头北侧的高耸建筑刚刚落成,就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人们奔走相告:唐河复航,已为期不远了。
这座建筑,就是唐河复航灯塔,其作用是引导船舶航行或指示危险区。
很多人不知道,南阳曾经是“北方威尼斯”。一百多年前的南阳城,是江南一样的“小桥流水人家”。那时,唐白河还是一条商业繁盛的水运通道,穿越南阳顺流而下直至襄阳注入汉江,又通过汉江和长江相连,舟楫繁忙,兴盛一时。后因陆路兴起和水位下降,唐白河逐渐断航。
为恢复水运,唐白河航运项目于年开始启动,其中唐河复航工程年12月正式动工。工程完工后,南阳物流经水路可直达重庆、武汉、上海等长江沿岸港口城市,将形成一条沟通武汉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长江经济带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水运大通道。
何止是唐白河复航工程,南阳一个个加快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大手笔”都牵动四方。翻开南阳交通规划图,人们惊讶地发现,偏居豫西南、交通基础设施一直在全省落后的南阳,竟然有着加快“空水铁公”一体发展、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雄心和潜力。
在南阳的规划中,未来的南阳,将是一个联通世界的国际航空港,一个郑渝高铁、合西高铁、呼南高铁汇聚的“星形”高铁网络,一个通江达海的内河水运中心,一个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密布的交通枢纽。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南阳,正抖落尘土,焕发新颜。
聚焦建设副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提振精气神,跑出加速度,南阳,千万人风雨兼程,副中心风鹏正举。